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信息处理(信息加工)论文--模式识别与装置论文

航天器合作靶标自动识别关键技术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目录第9-11页
第1章 绪论第11-23页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1页
    1.2 国内外合作靶标应用现状第11-18页
    1.3 靶标模型设计第18-20页
    1.4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构安排第20-21页
    1.5 本章小结第21-23页
第2章 单像素边缘跟踪算法第23-41页
    2.1 引言第23页
    2.2 图像去噪第23-26页
    2.3 边缘检测第26-29页
    2.4 边缘跟踪第29-34页
    2.5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34-38页
    2.6 本章小结第38-41页
第3章 复杂场景下靶标自动识别方法第41-61页
    3.1 引言第41页
    3.2 圆识别第41-49页
    3.3 线段识别与靶标判别第49-51页
    3.4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51-59页
    3.5 本章小结第59-61页
第4章 运动模糊影响下靶标自动识别方法第61-87页
    4.1 引言第61-64页
    4.2 基于0范数的模糊核估计第64-67页
    4.3 基于超拉普拉斯先验模型的非盲去卷积算法第67-72页
    4.4 基于最大后验概率的盲去卷积复原算法理论分析与性能评价第72-78页
    4.5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78-84页
    4.6 本章小结第84-87页
第5章 离焦模糊影响下靶标自动识别方法第87-107页
    5.1 引言第87-88页
    5.2 FRFT及快速计算方法第88-93页
    5.3 离焦模糊形成的原理第93-94页
    5.4 离焦模型第94-95页
    5.5 基于FRFT模型的离焦图像复原算法第95-96页
    5.6 离焦图像复原质量评价第96-98页
    5.7 基于FRFT的离焦模糊图像靶标识别算法第98-100页
    5.8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100-105页
    5.9 本章小结第105-107页
第6章 总结与展望第107-109页
    6.1 工作总结及主要创新成果第107-108页
    6.2 展望第108-109页
参考文献第109-119页
在学期间学术成果情况第119-121页
指导教师及作者简介第121-123页
致谢第123-124页

论文共12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新型WO3电致变色器件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下一篇:基于图像局部特征的康复机器人目标识别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