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一般工业技术论文--工程材料学论文--特种结构材料论文

新型WO3电致变色器件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2-35页
    1.1 电致变色材料第14-18页
        1.1.1 电致变色材料的种类第14-16页
        1.1.2 电致变色材料的发展第16-17页
        1.1.3 应用前景及存在的问题第17-18页
    1.2 电致变色器件的结构及发展史第18-26页
        1.2.1 电致变色器件的结构第18-20页
        1.2.2 透射型和反射型电致变色器件第20-21页
        1.2.3 固体和柔性电致变色器件第21-23页
        1.2.4 准固态与全固态电致变色器件第23页
        1.2.5 复合型电致变色器件第23-26页
    1.3 电致变色机理第26-29页
        1.3.1“氧空位色心”机理第26-27页
        1.3.2 Faughman模型第27-28页
        1.3.3 Schirmer模型第28页
        1.3.4 Granqvist模型第28-29页
    1.4 三氧化钨电致变色薄膜第29-33页
        1.4.1 三氧化钨的物理化学性质第29-31页
        1.4.2 三氧化钨薄膜的镀膜方法第31-33页
    1.5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及意义第33-35页
第2章 实验设备及分析仪器第35-41页
    2.1 实验设备及材料第35-36页
        2.1.1 实验设备第35页
        2.1.2 实验材料第35-36页
        2.1.3 电解质制备及器件制作第36页
    2.2 表征方法第36-41页
        2.2.1 四探针测面电阻第36页
        2.2.2 表面形貌分析第36-38页
        2.2.3 光谱特性测试第38页
        2.2.4 荧光光谱分析第38页
        2.2.5 电化学性能测试第38-41页
第3章 玻璃基底的WO_3/Ag/WO_3薄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第41-66页
    3.1 WO_3/Ag/WO_3薄膜的理论模拟第41-45页
    3.2 WO_3/Ag/WO_3薄膜的制备第45-46页
        3.2.1 WO_3/Ag/WO_3薄膜的制备方法第45页
        3.2.2 增强薄膜与基底牢固性的处置方法第45-46页
    3.3 膜厚对薄膜性质的影响及分析第46-62页
        3.3.1 薄膜方块电阻的影响分析第46-48页
        3.3.2 底层WO_3对薄膜透过率的影响第48页
        3.3.3 导电薄膜颜色分析第48-52页
        3.3.4 薄膜电致变色性能及分析第52-62页
    3.4 刚性电致变色器件的制备第62-64页
    3.5 本章小结第64-66页
第4章 柔性WO_3/Ag/WO_3薄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第66-75页
    4.1 柔性WO_3/Ag/WO_3薄膜的制备第66页
    4.2 柔性薄膜的电致变色性质第66-72页
        4.2.1 薄膜电阻的弯曲性能第66-67页
        4.2.2 薄膜色度计算第67-68页
        4.2.3 薄膜透过率的测试第68-69页
        4.2.4 柔性薄膜电致变色性能与分析第69-72页
    4.3 柔性电致变色器件的制备第72-73页
    4.4 本章小结第73-75页
第5章 荧光型无金属盐电解质三氧化钨电致变色器件的性能研究第75-94页
    5.1 三氧化钨的制备方法第75-79页
        5.1.1 实验材料及试剂第75页
        5.1.2 三氧化钨溶胶凝胶的制备第75-76页
        5.1.3 碳纳米点的制备第76-78页
        5.1.4 三氧化钨电致变色器件的制备第78-79页
    5.2 无金属盐电解质三氧化钨器件性能的研究第79-87页
        5.2.1 器件透过率的研究第79页
        5.2.2 荧光强度随C-dots浓度的变化第79-83页
        5.2.3 无金属盐电解质三氧化钨器件色度的研究第83-86页
        5.2.4 无金属盐电解质三氧化钨器件的工作电压第86-87页
    5.3 PEG 400和乙醇对三氧化钨器件电致变色性能的影响第87-93页
        5.3.1 对光学对比度的影响分析第87-88页
        5.3.2 对响应时间的影响分析第88-90页
        5.3.3 对色度的影响第90-93页
    5.4 本章小结第93-94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94-97页
    6.1 结论第94-95页
    6.2 研究展望第95-97页
参考文献第97-112页
在学期间学术成果情况第112-113页
指导教师及作者简介第113-114页
致谢第114页

论文共11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有机太阳能电池结构设计与性能改善研究
下一篇:航天器合作靶标自动识别关键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