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5页 |
第一节 选题缘由与研究现状 | 第7-12页 |
一、选题缘由 | 第7-8页 |
二、研究现状 | 第8-12页 |
第二节 研究方法与研究目标 | 第12-13页 |
一、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二、研究目标 | 第13页 |
第三节 研究意义与内容 | 第13-14页 |
一、研究意义 | 第13页 |
二、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第四节 文章的不足之处 | 第14-15页 |
第二章 田野点概况 | 第15-19页 |
第一节 东主那村的地理环境 | 第15-16页 |
第二节 东主那村的历史概况 | 第16-17页 |
第三节 东主那村的生态现状 | 第17-19页 |
第三章 藏族半农半牧区传统生态伦理概说 | 第19-33页 |
第一节 藏族与生态伦理 | 第19-24页 |
一、对自然的崇拜 | 第19-23页 |
二、动物的象征意义 | 第23-24页 |
第二节 民间习俗与生态伦理 | 第24-28页 |
一、生产与生活 | 第24-27页 |
二、丧葬习俗 | 第27-28页 |
第三节 藏传佛教与生态伦理 | 第28-33页 |
一、众生为母论 | 第29-31页 |
二、因果报应论 | 第31-33页 |
第四章 藏族半农半牧区传统生态伦理的价值分析 | 第33-40页 |
第一节 藏族半农半牧区传统生态伦理的特征 | 第33-36页 |
一、众生平等的生态观 | 第33-34页 |
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观 | 第34页 |
三、节制贪欲,适度消费的生态观 | 第34-35页 |
四、规范行为的生态观 | 第35-36页 |
第二节 藏族半农半牧区传统生态伦理的历史价值及其局限性 | 第36-40页 |
一、藏族半农半牧区传统生态伦理的历史价值 | 第36-38页 |
二、藏族半农半牧区传统生态伦理的时代局限性 | 第38-40页 |
第五章 对藏族半农半牧区传统生态伦理的现代审视 | 第40-45页 |
第一节 藏族半农半牧区传统生态伦理的现实意义 | 第40-42页 |
一、有利于我国绿色生态观的构建 | 第40-41页 |
二、有利于弘扬藏族文化中的精粹 | 第41页 |
三、有利于加快藏族文化的现代化 | 第41-42页 |
第二节 藏族半农半牧区传统生态伦理对构建现代生态文明的启示 | 第42-45页 |
一、亦农亦牧是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的合理形式 | 第42-43页 |
二、藏族半农半牧区传统生态伦理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与意义 | 第43-45页 |
结语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9页 |
附录 | 第49-51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51-52页 |
致谢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