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性污泥中降解煤菌种的选育及其降解效果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7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微生物降解煤的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1.2.1 煤炭微生物降解技术 | 第10-11页 |
1.2.2 煤炭微生物降解机理 | 第11-12页 |
1.2.3 煤炭微生物降解产物的分析 | 第12-14页 |
1.2.4 煤炭微生物降解产物的应用 | 第14页 |
1.3 课题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5-17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4.2 技术路线 | 第16-17页 |
第二章 活性污泥中降解煤微生物的初步探究 | 第17-23页 |
2.1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17页 |
2.1.1 实验材料 | 第17页 |
2.1.2 实验仪器 | 第17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17-18页 |
2.2.1 培养液配制 | 第17-18页 |
2.2.2 菌种的富集与驯化 | 第18页 |
2.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18-22页 |
2.3.1 直观观察结果 | 第18-19页 |
2.3.2 扫描电镜结果分析 | 第19-20页 |
2.3.3 红外光谱结果分析 | 第20-21页 |
2.3.4 上清液元素分析 | 第21-22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第三章 微生物降解煤的条件优化 | 第23-30页 |
3.1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23页 |
3.1.1 实验材料 | 第23页 |
3.1.2 实验仪器 | 第23页 |
3.2 实验方法 | 第23-25页 |
3.2.1 泥碳比的优化 | 第23-24页 |
3.2.2 培养液成份的优化 | 第24页 |
3.2.3 其他影响因素的优化 | 第24-25页 |
3.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25-29页 |
3.3.1 泥碳比对微生物活性的影响 | 第25-26页 |
3.3.2 培养液成份对微生物活性的影响 | 第26-27页 |
3.3.3 煤生物降解其他影响因素的优化 | 第27-29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四章 活性污泥中降解煤菌种的筛选 | 第30-43页 |
4.1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30-31页 |
4.1.1 实验材料 | 第30页 |
4.1.2 实验仪器 | 第30-31页 |
4.2 实验方法 | 第31-33页 |
4.2.1 菌种的筛选 | 第31页 |
4.2.2 菌种对煤的降解作用 | 第31-33页 |
4.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33-42页 |
4.3.1 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 | 第33-34页 |
4.3.2 菌种对煤降解作用及其初步分析 | 第34-42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五章 不同微生物对煤的降解效果 | 第43-49页 |
5.1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43页 |
5.1.1 实验材料 | 第43页 |
5.1.2 实验仪器 | 第43页 |
5.2 实验方法 | 第43-44页 |
5.2.1 单一菌种对煤的降解 | 第43-44页 |
5.2.2 混合菌种对煤的降解 | 第44页 |
5.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44-47页 |
5.3.1 煤降解产物上清液分析 | 第44-45页 |
5.3.2 煤降解产物红外光谱分析 | 第45-47页 |
5.3.3 煤降解率 | 第47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47-49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49-51页 |
6.1 结论 | 第49-50页 |
6.2 展望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6页 |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 第56-57页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