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6页 |
| Abstract | 第6-8页 |
| 论文的主要创新与贡献 | 第9-12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2-32页 |
| 1.1 钙钛矿结构材料的结构与电学性能 | 第12-21页 |
| 1.1.1 钙钛矿结构 | 第12-14页 |
| 1.1.2 铁电性能 | 第14-17页 |
| 1.1.3 热释电性能 | 第17页 |
| 1.1.4 压电性能 | 第17-19页 |
| 1.1.5 介电性能 | 第19页 |
| 1.1.6 气敏性能 | 第19-21页 |
| 1.2 BiFeO_3基材料的结构与性能 | 第21-24页 |
| 1.2.1 结构特点 | 第21-22页 |
| 1.2.2 电磁性能 | 第22-23页 |
| 1.2.3 掺杂改性 | 第23-24页 |
| 1.3 Bi_(0.5)Na_(0.5)TiO_3基材料的结构与性能 | 第24-28页 |
| 1.3.1 结构特点 | 第24-25页 |
| 1.3.2 掺杂改性 | 第25-28页 |
| 1.4 本文的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28-30页 |
| 1.5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30-32页 |
| 第2章 实验方法 | 第32-46页 |
| 2.1 实验原料与制备工艺 | 第32-36页 |
| 2.2 分析表征与测试技术 | 第36-46页 |
| 第3章 A位La取代BiFeO_3陶瓷的非线性伏安特性 | 第46-56页 |
| 3.1 引言 | 第46页 |
| 3.2 实验过程 | 第46-47页 |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47-54页 |
| 3.3.1 物相与表面形貌 | 第47-49页 |
| 3.3.2 伏安特性及导电机制 | 第49-54页 |
| 3.4 本章小结 | 第54-56页 |
| 第4章 A位Ba取代BiFeO_3的气敏特性 | 第56-66页 |
| 4.1 引言 | 第56页 |
| 4.2 实验过程 | 第56-57页 |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57-64页 |
| 4.3.1 物相与表面形貌 | 第57-58页 |
| 4.3.2 气敏性能及气敏机制 | 第58-64页 |
| 4.4 本章小结 | 第64-66页 |
| 第5章 A位Ce取代BiFeO_3的磁学特性 | 第66-72页 |
| 5.1 引言 | 第66页 |
| 5.2 实验过程 | 第66-67页 |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67-71页 |
| 5.3.1 物相与表面形貌 | 第67-69页 |
| 5.3.2 磁学性能及相关机制 | 第69-71页 |
| 5.4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 第6章 BNT-BKT-NN陶瓷的大电致应变与相变 | 第72-82页 |
| 6.1 引言 | 第72页 |
| 6.2 实验过程 | 第72-73页 |
| 6.3 结果与讨论 | 第73-80页 |
| 6.3.1 物相与表面形貌 | 第73-74页 |
| 6.3.2 铁电压电及介电性能 | 第74-77页 |
| 6.3.3 电致相变及电致应变 | 第77-80页 |
| 6.4 本章小结 | 第80-82页 |
| 第7章 BNT-BKT-NN陶瓷的介电调谐特性 | 第82-90页 |
| 7.1 引言 | 第82页 |
| 7.2 实验过程 | 第82页 |
| 7.3 结果与讨论 | 第82-88页 |
| 7.3.1 物相与表面形貌 | 第82-84页 |
| 7.3.2 介电调谐及导电机制 | 第84-88页 |
| 7.4 本章小结 | 第88-90页 |
| 第8章 BNKT-BMN陶瓷的低电场大电致应变 | 第90-98页 |
| 8.1 引言 | 第90页 |
| 8.2 实验过程 | 第90页 |
| 8.3 结果与讨论 | 第90-97页 |
| 8.3.1 物相与表面形貌 | 第90-94页 |
| 8.3.2 铁电性能及电致应变 | 第94-97页 |
| 8.4 本章小结 | 第97-98页 |
| 主要结论与展望 | 第98-100页 |
| 参考文献 | 第100-114页 |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 | 第114-116页 |
| 致谢 | 第116-11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