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7-29页 |
1.1 引言 | 第17页 |
1.2 氧气还原反应(ORR)及其催化剂简介 | 第17-19页 |
1.2.1 氧气还原反应(ORR)的机理 | 第17-18页 |
1.2.2 氧还原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 第18-19页 |
1.3 石墨烯负载过渡金属氧化物氧气还原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 第19-25页 |
1.3.1 石墨烯载体及其表面氧化处理 | 第20页 |
1.3.2 过渡金属氧化物的晶体结构 | 第20-23页 |
1.3.2.1 钙钛矿结构金属氧化物 | 第21页 |
1.3.2.2 尖晶石结构金属氧化物 | 第21-22页 |
1.3.2.3 其他金属氧化物 | 第22-23页 |
1.3.3 石墨烯负载过渡金属氧化物复合材料的主要制备方法 | 第23-24页 |
1.3.3.1 沉淀法 | 第23页 |
1.3.3.2 水热法 | 第23-24页 |
1.3.3.3 热分解法 | 第24页 |
1.3.4 石墨烯负载金属氧化物复合催化剂活性起源分析 | 第24-25页 |
1.4 石墨烯负载双金属氧化物催化剂的研究 | 第25-26页 |
1.4.1 传统提高石墨烯负载金属氧化物复合催化剂性能的方法 | 第25-26页 |
1.4.2 双金属氧化物的结构及性能 | 第26页 |
1.5 本课题研究重点及创新性 | 第26-29页 |
1.5.1 本课题研究重点 | 第26-27页 |
1.5.2 本课题的创新点 | 第27-29页 |
第二章 实验内容及测试方法 | 第29-35页 |
2.1 实验药品 | 第29页 |
2.2 实验仪器 | 第29-30页 |
2.3 结构与形貌分析 | 第30-32页 |
2.3.1 相结构的分析 | 第30-31页 |
2.3.2 形貌结构分析 | 第31-32页 |
2.3.3 电子结构分析 | 第32页 |
2.4 电化学性能分析方法 | 第32-35页 |
2.4.1 循环伏安测试(CV) | 第32-33页 |
2.4.2 旋转环盘和旋转圆盘测试 | 第33页 |
2.4.3 计时电流测试 | 第33-35页 |
第三章 氧化石墨烯的制备及表征 | 第35-43页 |
3.1 改进Hummers法制备氧化石墨烯(GO) | 第35-36页 |
3.2 氧化石墨烯的表面状态分析 | 第36-38页 |
3.3 氨水处理氧化石墨烯 | 第38-40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0-43页 |
第四章 氧化石墨烯负载Co_3O_4氧还原催化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 第43-61页 |
4.1 氧化石墨烯负载Co_3O_4的制备 | 第43-44页 |
4.2 水热温度对Co_3O_4晶体结构的影响 | 第44-45页 |
4.3 水热温度对Co_3O_4形貌的影响 | 第45-48页 |
4.4 水热温度对氧化石墨烯载体的N元素掺杂作用的影响 | 第48-51页 |
4.5 水热温度对Co_3O_4/NGO复合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 第51-52页 |
4.6 Co_3O_4负载率的调控 | 第52-55页 |
4.7 Co_3O_4负载率对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 第55-56页 |
4.8 复合材料氧还原活性起源分析 | 第56-59页 |
4.9 本章小结 | 第59-61页 |
第五章 锰氧化物/氧化石墨烯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 第61-71页 |
5.1 MnO_x/GO的制备流程 | 第61-62页 |
5.1.1 Mn_3O_4/GO的制备过程 | 第61页 |
5.1.2 MnO_2/GO的制备过程 | 第61-62页 |
5.2 MnO_x/GO的结构与性能表征 | 第62-63页 |
5.3 锰氧化物的负载率调控 | 第63-67页 |
5.3.1 MnO_2/GO的负载率调控 | 第64-66页 |
5.3.2 Mn_3O_4/GO的负载率调控 | 第66-67页 |
5.4 水热处理对MnO_2/GO的影响 | 第67-69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9-71页 |
第六章 MnO_2-Co_3O_4/NGO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 第71-79页 |
6.1 MnO_2-Co_3O_4/NGO的制备过程 | 第71-72页 |
6.2 MnO_2-Co_3O_4/NGO的相结构表征 | 第72-74页 |
6.3 钴锰相对比例对双金属氧化物形貌的影响 | 第74-76页 |
6.4 钴锰相对比例对复合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 第76-77页 |
6.5 不同钴锰比例的MnO_x-Co_3O_4/NGO的锰氧化物的表面状态 | 第77-78页 |
6.6 本章小结 | 第78-79页 |
第七章 担载型Mn_3O_4-Co_3O_4/NGO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 第79-87页 |
7.1 Mn_3O_4-Co_3O_4/NGO的制备过程 | 第79页 |
7.2 Mn_3O_4-Co_3O_4/GO的相结构表征 | 第79-81页 |
7.3 钴锰相对比例对双金属氧化物相结构的影响 | 第81-82页 |
7.4 钴锰相对比例对双金属氧化物形貌的影响 | 第82-85页 |
7.5 钴锰相对比例对复合材料电催化性能的影响 | 第85页 |
7.6 本章小结 | 第85-87页 |
第八章 担载型结构双催化体系的形成及ORR催化机理 | 第87-99页 |
8.1 双金属氧化物担载结构形成机理 | 第87-88页 |
8.2 钴锰氧化物与石墨烯基体上的界面结构 | 第88-90页 |
8.3 钴锰氧化物之间的界面结构 | 第90-91页 |
8.4 担载型复合催化剂氧还原催化性能 | 第91-95页 |
8.5 Mn_3O_4-Co_3O_4/NGO的活性起源分析 | 第95-96页 |
8.6 本章小结 | 第96-99页 |
第九章 全文总结 | 第99-101页 |
参考文献 | 第101-107页 |
致谢 | 第107-108页 |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08-109页 |
作者与导师简介 | 第109-110页 |
附件 | 第110-11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