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31页 |
1.1 引言 | 第15页 |
1.2 锂-空气电池简介 | 第15-21页 |
1.2.1 水系电解质体系 | 第16-17页 |
1.2.2 全固态电解质体系 | 第17页 |
1.2.3 混合电解质体系 | 第17-18页 |
1.2.4 有机电解质体系 | 第18-19页 |
1.2.5 锂-空气电池阳极 | 第19-20页 |
1.2.6 锂-空气电池阴极 | 第20-21页 |
1.3 锂-空气电池催化剂 | 第21-22页 |
1.3.1 贵金属催化剂 | 第21页 |
1.3.2 碳材料催化剂 | 第21-22页 |
1.3.3 过渡金属及其氧化物 | 第22页 |
1.4 石墨烯 | 第22-26页 |
1.4.1 石墨烯的制备方法 | 第23-24页 |
1.4.2 石墨烯/无机纳米材料复合物 | 第24页 |
1.4.3 石墨烯/聚合物复合材料 | 第24-25页 |
1.4.4 其他石墨烯复合物 | 第25页 |
1.4.5 石墨烯及其复合物的应用 | 第25-26页 |
1.5 尖晶石型氧化物 | 第26-27页 |
1.5.1 尖晶石型氧化物的制备 | 第26-27页 |
1.5.2 尖晶石氧化物在电化学中的应用 | 第27页 |
1.6 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 | 第27-29页 |
1.6.1 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的制备 | 第28-29页 |
1.6.2 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在电化学中的应用 | 第29页 |
1.7 课题研究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29-31页 |
1.7.1 课题研究意义 | 第29-30页 |
1.7.2 主要研究内容 | 第30-31页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第31-35页 |
2.1 实验药品 | 第31-32页 |
2.2 实验设备 | 第32页 |
2.3 结构表征 | 第32-33页 |
2.3.1 傅里叶红外光谱 | 第32-33页 |
2.3.2 X-射线粉末衍射 | 第33页 |
2.3.3 X-射线光电子能谱 | 第33页 |
2.4 电化学性能的测试 | 第33-35页 |
第三章 掺氮还原氧化石墨的制备及其氧气还原/析出性能 | 第35-49页 |
3.1 引言 | 第35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35-37页 |
3.2.1 催化剂的制备 | 第35-36页 |
3.2.2 结构表征 | 第36页 |
3.2.3 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36-37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37-47页 |
3.3.1 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 | 第37页 |
3.3.2 X-射线衍射分析 | 第37-38页 |
3.3.3 OER催化活性 | 第38-41页 |
3.3.4 ORR催化活性 | 第41-47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7-49页 |
第四章 钴锰双金属层状氢氧化物的制备及其氧气还原/析出性能 | 第49-61页 |
4.1 引言 | 第49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49-50页 |
4.2.1 催化剂的制备 | 第49-50页 |
4.2.2 结构表征 | 第50页 |
4.2.3 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50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50-60页 |
4.3.1 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 | 第50-51页 |
4.3.2 X-射线衍射分析 | 第51-52页 |
4.3.3 OER催化活性 | 第52-54页 |
4.3.4 ORR催化活性 | 第54-59页 |
4.3.5 双功能催化活性分析 | 第59-60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第五章 Co_3O_4-MnCo_2O_4/rGO复合物的制备及其氧气还原/析出性能 | 第61-77页 |
5.1 引言 | 第61页 |
5.2 实验部分 | 第61-63页 |
5.2.1 催化剂制备 | 第61-62页 |
5.2.2 结构表征 | 第62页 |
5.2.3 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62-63页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63-75页 |
5.3.1 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 | 第63-64页 |
5.3.2 X-射线衍射分析 | 第64-65页 |
5.3.3 X-射线光电子能谱 | 第65-67页 |
5.3.4 OER催化活性 | 第67-69页 |
5.3.5 ORR催化活性 | 第69-74页 |
5.3.6 双功能催化活性分析 | 第74-75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5-77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77-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7页 |
致谢 | 第87-89页 |
作者和导师简介 | 第89-90页 |
附件 | 第90-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