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0-16页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研究综述 | 第11-13页 |
1.2.1 国外研究进展 | 第11-12页 |
1.2.2 国内研究进展 | 第12-13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1.4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 第14-16页 |
2 理论与方法 | 第16-22页 |
2.1 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评价的理论基础 | 第16-17页 |
2.1.1 社会-生态系统理论 | 第16页 |
2.1.2 脆弱性理论 | 第16-17页 |
2.1.3 小结 | 第17页 |
2.2 研究方法 | 第17-21页 |
2.2.1 主成分分析 | 第17页 |
2.2.2 BP人工神经网络 | 第17-21页 |
2.3 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 | 第21-22页 |
2.3.1 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 第21页 |
2.3.2 指标体系选择 | 第21-22页 |
3 研究区概况 | 第22-26页 |
3.1 自然概况 | 第22-24页 |
3.1.1 地理位置 | 第22页 |
3.1.2 地形地貌 | 第22页 |
3.1.3 气候 | 第22-23页 |
3.1.4 水文 | 第23页 |
3.1.5 土壤 | 第23页 |
3.1.6 植被 | 第23-24页 |
3.2 社会经济概况 | 第24页 |
3.2.1 人口情况 | 第24页 |
3.2.2 经济情况 | 第24页 |
3.3 主要社会-生态问题 | 第24-25页 |
3.4 数据来源 | 第25-26页 |
4 广西沿海地区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驱动力分析 | 第26-34页 |
4.1 广西沿海地区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自然驱动力分析 | 第26-31页 |
4.1.1 地形地貌因子分析 | 第26-28页 |
4.1.2 气候因子分析 | 第28-29页 |
4.1.3 植被因子分析 | 第29-30页 |
4.1.4 土壤因子分析 | 第30-31页 |
4.2 广西沿海地区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社会驱动力分析 | 第31-34页 |
4.2.1 生产生活因子分析 | 第32-33页 |
4.2.2 水资源因子分析 | 第33-34页 |
5 广西沿海地区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评价 | 第34-48页 |
5.1 构建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 | 第34-36页 |
5.2 广西沿海地区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评价 | 第36-44页 |
5.3 广西沿海地区社会-生态系统现状分析 | 第44-45页 |
5.4 广西沿海地区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预测 | 第45-48页 |
6 广西沿海地区社会-生态系统防护机制的构建 | 第48-51页 |
7 结论与展望 | 第51-53页 |
7.1 结论 | 第51页 |
7.2 不足与展望 | 第5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7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与学位论文相关的论文目录 | 第57-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