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0-15页 |
1.1 植物非生物胁迫 | 第10页 |
1.2 植物转录因子 | 第10页 |
1.3 植物GRAS家族转录因子 | 第10-13页 |
1.3.1 GRAS家族转录因子的结构与特征 | 第10-11页 |
1.3.2 GRAS家族成员在不同物种中的数目 | 第11-12页 |
1.3.3 GRAS家族的功能研究 | 第12-13页 |
1.4 选题的目的意义 | 第13-15页 |
2 NaHCO_3胁迫下吉尔吉斯白桦基因表达谱的建立与初步分析 | 第15-23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15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15页 |
2.3 结果与分析 | 第15-21页 |
2.3.1 转录测序产量与组装产量统计 | 第15-17页 |
2.3.2 Unigene功能注释 | 第17-18页 |
2.3.3 Unigene的GO分类 | 第18页 |
2.3.4 Unigene的COG分类图 | 第18-19页 |
2.3.5 Unigene的差异表达分析 | 第19-20页 |
2.3.6 差异Unigene的pathway分析 | 第20页 |
2.3.7 关键转录因子的筛选 | 第20-21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1-23页 |
3 吉尔吉斯白桦GRAS基因家族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23-31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23-24页 |
3.1.1 实验材料 | 第23页 |
3.1.2 实验方法 | 第23-24页 |
3.2 实验结果 | 第24-30页 |
3.2.1 吉尔吉斯白桦GRAS蛋白理化性质分析 | 第24页 |
3.2.2 吉尔吉斯白桦GRAS蛋白的结构域分析 | 第24-27页 |
3.2.3 吉尔吉斯白桦GRAS蛋白的二级结构预测 | 第27页 |
3.2.4 吉尔吉斯白桦GRAS蛋白跨膜结构、信号肽和亚细胞定位分析 | 第27-28页 |
3.2.5 吉尔吉斯白桦GRAS蛋白的系统进化树分析 | 第28-30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4 吉尔吉斯白桦BkGRAS2基因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31-41页 |
4.1 实验材料 | 第31页 |
4.1.1 植物材料 | 第31页 |
4.1.2 菌株与载体 | 第31页 |
4.1.3 主要试剂和培养基 | 第31页 |
4.1.4 实验仪器 | 第31页 |
4.1.5 引物合成与测序 | 第31页 |
4.2 实验方法 | 第31-35页 |
4.2.1 吉尔吉斯白桦叶片总RNA的提取、DNA消化与cDNA合成 | 第31-33页 |
4.2.2 吉尔吉斯白桦BkGRAS2基因的克隆 | 第33-35页 |
4.2.3 吉尔吉斯白桦BkGRAS2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35页 |
4.3 结果与分析 | 第35-40页 |
4.3.1 总RNA的提取 | 第35页 |
4.3.2 吉尔吉斯白桦BkGRAS2基因的克隆 | 第35-36页 |
4.3.3 吉尔吉斯白桦BkGRAS2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36-40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5 吉尔吉斯白桦BkGRAS2基因的表达模式分析 | 第41-44页 |
5.1 实验材料 | 第41页 |
5.1.1 植物材料 | 第41页 |
5.1.2 主要试剂及仪器 | 第41页 |
5.2 实验方法 | 第41-42页 |
5.3 结果与分析 | 第42-43页 |
5.3.1 吉尔吉斯白桦BkGRAS2基因的RT-PCR和qRT-PCR | 第42-43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6 吉尔吉斯白桦BkGRAS2蛋白的亚细胞定位 | 第44-48页 |
6.1 实验材料 | 第44页 |
6.1.1 植物材料 | 第44页 |
6.1.2 菌株和载体 | 第44页 |
6.1.3 主要试剂和仪器 | 第44页 |
6.2 实验方法 | 第44-46页 |
6.2.1 pBI121-BkGRAS2-GFP载体构建 | 第44-46页 |
6.2.2 基因枪(PDS-1000)轰击法进行亚细胞定位 | 第46页 |
6.3 结果与分析 | 第46-47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7 吉尔吉斯白桦BkGRAS2基因的遗传转化 | 第48-60页 |
7.1 实验材料 | 第48页 |
7.1.1 植物材料 | 第48页 |
7.1.2 主要试剂 | 第48页 |
7.1.3 实验仪器 | 第48页 |
7.2 实验方法 | 第48-53页 |
7.2.1 植物表达载体pROK Ⅱ-BkGRAS2的构建 | 第48-50页 |
7.2.2 拟南芥的栽培及管理 | 第50-51页 |
7.2.3 拟南芥的遗传转化(浸花法) | 第51页 |
7.2.4 转pROK Ⅱ-BkGRAS2基因拟南芥的鉴定 | 第51-53页 |
7.2.5 转pROK Ⅱ-BkGRAS2基因拟南芥的NaHCO_3抗性分析 | 第53页 |
7.3 结果与分析 | 第53-59页 |
7.3.1 植物表达载体pROK Ⅱ-BkGRAS2的构建及鉴定 | 第53-54页 |
7.3.2 转pROK Ⅱ-BkGRAS2基因拟南芥的卡那霉素筛选和纯合子的鉴定 | 第54-55页 |
7.3.3 转pROK Ⅱ-BkGRAS2基因拟南芥的PCR鉴定 | 第55-56页 |
7.3.4 转pROK Ⅱ-BkGRAS2基因的拟南芥株系的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 | 第56页 |
7.3.5 转pROK Ⅱ-BkGRAS2基因的拟南芥株系的NaHC03抗性分析 | 第56-59页 |
7.4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结论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8页 |
附录 | 第68-7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3-74页 |
致谢 | 第74-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