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无线通信论文--光波通信、激光通信论文

高速相干光通信中接收模块信号补偿算法的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5页
    1.1 相干光通信概述第8-10页
        1.1.1 相干光通信的研究意义第8-9页
        1.1.2 相干光通信系统的优点第9-10页
    1.2 相干光通信的国内外研究历史和现状第10-13页
        1.2.1 相干光通信的发展历史第10-11页
        1.2.2 相干光通信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3页
    1.3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第13页
    1.4 论文的章节安排第13-15页
第二章 相干光通信理论基础第15-28页
    2.1 相干检测技术第15-17页
        2.1.1 相干检测原理第15-16页
        2.1.2 零差检测和外差检测第16-17页
    2.2 相干接收机原理第17-21页
    2.3 相干传输中的链路损耗分析第21-25页
        2.3.1 光纤损耗及噪声第21-22页
        2.3.2 光纤的色度色散第22-23页
        2.3.3 偏振模色散第23-24页
        2.3.4 非线性效应第24-25页
    2.4 色散补偿技术第25-27页
        2.4.1 光域色散补偿技术第25-26页
        2.4.2 电域色散补偿技术第26-27页
    2.5 本章小结第27-28页
第三章 相干光传输系统及频率偏移补偿算法的研究与仿真第28-41页
    3.1 基于DQPSK的相干光传输系统模拟仿真与分析第28-32页
        3.1.1 DQPSK系统的仿真结构和参数选取第28-30页
        3.1.2 色散对系统的影响分析第30-32页
    3.2 相干接收信号模型第32-33页
    3.3 频率偏移补偿算法的研究第33-37页
        3.3.1 频率偏移补偿常用方法第33-35页
        3.3.2 基于相邻符号相位差的频率偏移补偿算法的改进第35-37页
    3.4 频率偏移补偿算法仿真分析第37-40页
    3.5 本章小结第40-41页
第四章 载波相位补偿算法的研究与仿真第41-58页
    4.1 频偏补偿后的信号模型分析第41-42页
    4.2 载波相位补偿算法第42-45页
        4.2.1 面向判决导向(Decision-directed)估计算法第43页
        4.2.2 四次幂算法第43-44页
        4.2.3 最大似然数(Maximum Likelihood)载波相位恢复算法第44-45页
    4.3 基于小波变换的载波相位补偿算法第45-48页
        4.3.1 信号小波变换第45-46页
        4.3.2 信号小波分解和重构第46-48页
        4.3.3 小波变换的载波相位恢复方法第48页
    4.4 载波相位补偿算法仿真结果分析第48-57页
    4.5 本章小结第57-58页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第58-60页
    5.1 总结第58-59页
    5.2 展望第59-60页
参考文献第60-64页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撰写的论文第64-65页
附录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申请的专利第65-66页
附录3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第66-67页
致谢第67页

论文共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氧化锌单晶射频标签的特性研究
下一篇:超密集网络移动性管理算法研究及验证系统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