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电机论文--特殊电机论文--其他论文

新型行波旋转超声电机的设计与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6页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第8页
    1.2 国内外超声电机的发展历史及研究现状第8-12页
        1.2.1 国内外超声电机的发展历史第8-11页
        1.2.2 超声电机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第11-12页
    1.3 超声电机的特点及其分类第12-14页
        1.3.1 超声电机的特点第12-13页
        1.3.2 超声电机的分类第13-14页
    1.4 超声电机研究过程中尚待解决的问题第14页
    1.5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14-16页
第二章 行波型旋转超声电机的运动机理第16-25页
    2.1 压电现象第16-20页
        2.1.1 压电效应与逆压电效应第16-17页
        2.1.2 压电性能参数第17-18页
        2.1.3 压电陶瓷元件的设计第18-20页
    2.2 行波型旋转超声电机的运行机理第20-24页
        2.2.1 定子表面行波的形成第20-22页
        2.2.2 定子表面质点椭圆运动的形成第22-24页
        2.2.3 基于定、转子摩擦界面的动力输出原理第24页
    2.3 本章小结第24-25页
第三章 行波型旋转超声电机的理论模型第25-34页
    3.1 定子的等效模型和参数第25-27页
    3.2 定子的振动频率方程第27-28页
    3.3 定子的受迫振动解析式第28-29页
    3.4 接触面力的传递模型第29-32页
    3.5 能量等效数学模型第32-33页
    3.6 本章小结第33-34页
第四章 新型行波旋转超声电机的结构设计第34-41页
    4.1 初始设计方案第34-36页
    4.2 改进设计方案第36-40页
        4.2.1 定子的结构设计第36-37页
        4.2.2 转子的结构设计第37-38页
        4.2.3 碟簧保持架的结构设计第38-39页
        4.2.4 法兰盘的结构设计第39页
        4.2.5 新型行波旋转超声电机的装配图第39-40页
    4.3 本章小结第40-41页
第五章 新型行波旋转超声电机的实验研究第41-47页
    5.1 超声电机制作的工艺流程和工艺要求第41页
    5.2 压电陶瓷的黏结第41-43页
    5.3 定子结构的模态实验第43-46页
        5.3.1 实验测试平台的搭建第43-44页
        5.3.2 模态实验第44-46页
    5.4 本章小结第46-47页
第六章 新型行波旋转超声电机定子的有限元分析与结构优化第47-62页
    6.1 有限元方法简介第47-49页
        6.1.1 有限单元法的基本原理第47-48页
        6.1.2 ANSYS Workbench概述第48-49页
    6.2 定子的有限元模型第49-50页
    6.3 定子的模态分析第50-52页
        6.3.1 定子的振动模态选择第51页
        6.3.2 定子的模态分析结果第51-52页
    6.4 定子的谐响应分析第52-54页
        6.4.1 施加载荷第52-53页
        6.4.2 定子的谐响应分析结果第53-54页
    6.5 理论模型、有限元模型与实验结果分析第54-56页
        6.5.1 理论模型与有限元模型结果对比第55页
        6.5.2 有限元模型与实验结果对比第55-56页
    6.6 定子的结构优化第56-61页
        6.6.1 定子结构几何模型第56-58页
        6.6.2 五种定子结构对振动模态的影响第58-59页
        6.6.3 定子辐射板的槽宽对振幅的影响第59页
        6.6.4 定子辐射板的外径对振幅的影响第59-60页
        6.6.5 定子辐射板的厚度对振幅的影响第60-61页
    6.7 本章小结第61-62页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第62-64页
    7.1 研究工作总结第62-63页
    7.2 研究展望第63-64页
参考文献第64-67页
致谢第67-68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第68-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社会高考音乐培训机构的声乐教学现状研究--以武汉市市区为例
下一篇:王建民“二胡狂想曲”旋律创作特点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