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灌水模式对水稻田生态服务价值影响研究
|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1 绪论 | 第9-12页 |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9-10页 |
| 1.2 研究内容 | 第10-11页 |
| 1.3 技术路线 | 第11-12页 |
| 2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价值 | 第12-18页 |
| 2.1 生态系统服务的概念及内涵 | 第12页 |
| 2.2 生态系统服务的分类 | 第12-13页 |
| 2.3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 | 第13-15页 |
| 2.3.1 国外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研究现状 | 第13页 |
| 2.3.2 国内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 2.4 水稻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构成 | 第15-17页 |
| 2.4.1 供给服务 | 第15-16页 |
| 2.4.2 调节服务 | 第16页 |
| 2.4.3 文化服务 | 第16-17页 |
| 2.4.4 负价值 | 第17页 |
| 2.5 本章小结 | 第17-18页 |
| 3 稻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计算方法 | 第18-42页 |
| 3.1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估算方法 | 第18-20页 |
| 3.2 水稻田生态系统各项服务价值估算方法 | 第20-29页 |
| 3.2.1 提供初级产品的价值 | 第20页 |
| 3.2.2 气体调节的价值 | 第20-24页 |
| 3.2.3 水调节的价值 | 第24页 |
| 3.2.4 环境净化的价值 | 第24-25页 |
| 3.2.5 土壤有机质形成和维持的价值 | 第25-26页 |
| 3.2.6 娱乐休闲和文化科研的价值 | 第26页 |
| 3.2.7 释放温室气体的负价值 | 第26-28页 |
| 3.2.8 面源污染的负价值 | 第28-29页 |
| 3.3 水稻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估算参数确定 | 第29-40页 |
| 3.3.1 造林成本的组成 | 第30页 |
| 3.3.2 造林分区及类型 | 第30-31页 |
| 3.3.3 造林成本计算 | 第31-40页 |
| 3.4 本章小结 | 第40-42页 |
| 4 不同灌水模式水稻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估算 | 第42-69页 |
| 4.1 基本情况 | 第42-44页 |
| 4.1.1 自然条件 | 第42-43页 |
| 4.1.2 社会经济条件 | 第43页 |
| 4.1.3 自然灾害情况 | 第43-44页 |
| 4.2 不同灌水模式水稻田温室气体排放模拟 | 第44-55页 |
| 4.2.1 DNDC软件概述 | 第44-45页 |
| 4.2.2 作物需水量的计算 | 第45-49页 |
| 4.2.3 灌溉制度的计算 | 第49-52页 |
| 4.2.4 温室气体排放模拟及规律分析 | 第52-55页 |
| 4.3 不同灌水模式水稻田各项服务功能价值估算 | 第55-58页 |
| 4.3.1 提供初级产品的价值 | 第55页 |
| 4.3.2 气体调节的价值 | 第55-56页 |
| 4.3.3 水调节的价值 | 第56-57页 |
| 4.3.4 环境净化的价值 | 第57页 |
| 4.3.5 土壤有机质形成和维持的价值 | 第57页 |
| 4.3.6 娱乐休闲和文化科研的价值 | 第57-58页 |
| 4.3.7 释放温室气体的负价值 | 第58页 |
| 4.3.8 面源污染的负价值 | 第58页 |
| 4.4 估算结果分析 | 第58-68页 |
| 4.4.1 水稻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分析 | 第58-60页 |
| 4.4.2 各价值影响因子敏感性分析 | 第60-68页 |
| 4.5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 5 结论与展望 | 第69-71页 |
| 5.1 结论 | 第69页 |
| 5.2 不足与展望 | 第69-71页 |
| 参考文献 | 第71-73页 |
| 致谢 | 第73-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