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绪论 | 第8-13页 |
一、选题依据 | 第8-9页 |
二、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三、研究意义 | 第11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五、创新与不足 | 第12-13页 |
第一章 王夫之权变管理思想的社会背景和理论渊源 | 第13-21页 |
1.1 明清之际的社会背景 | 第13-17页 |
1.1.1 政治形式的变革----从政治危机到民族危机 | 第13-14页 |
1.1.2 经济形态的变动----资本主义的萌芽与发展 | 第14-15页 |
1.1.3 文化思想的嬗变----实学的兴起与理学末落 | 第15-16页 |
1.1.4 管理思潮的演变----训诂考据转向经世致用 | 第16-17页 |
1.2 理论渊源 | 第17-21页 |
1.2.1 《周易》的“阴阳”管理智慧 | 第17-19页 |
1.2.2 儒家“礼”之经权 | 第19-21页 |
第二章 王夫之权变管理思想的哲学基础 | 第21-31页 |
2.1 太虚即气----元气论 | 第22-25页 |
2.1.1 天人之蕴,气而已 | 第22-23页 |
2.1.2 气为理依,理在气中 | 第23-24页 |
2.1.3 天下惟器,道丽与器 | 第24-25页 |
2.2 太虚本动,变化日新----辩证观 | 第25-28页 |
2.2.1 化变观:天地之化日新 | 第25-26页 |
2.2.2 常变观:变化无常而不爽其则 | 第26-27页 |
2.2.3 时几观:因天之时,知天之几 | 第27-28页 |
2.3 性有善恶,心统性情----人性假设 | 第28-31页 |
2.3.1 言性必从气上说 | 第28-29页 |
2.3.2 心统性情 | 第29-30页 |
2.3.3 性日生日成 | 第30-31页 |
第三章 王夫之权变管理思想的主要内容 | 第31-40页 |
3.1 经与权:礼之经权的辩证统一 | 第31-33页 |
3.1.1 循礼之经,行礼之权 | 第32页 |
3.1.2 礼之经权,求称而已 | 第32-33页 |
3.2 时与权:与时行权的时屈时伸 | 第33-35页 |
3.2.1 以时而为通为变 | 第34页 |
3.2.2 与时盈虚而行权 | 第34-35页 |
3.3 势与法:势迁法变的趋时更新 | 第35-37页 |
3.3.1 古今殊异,事随势迁 | 第36页 |
3.3.2 道随器变,而法必变 | 第36-37页 |
3.4 义与利:义利并重的和谐统一 | 第37-40页 |
3.4.1 义者,一事一时之宜 | 第38页 |
3.4.2 义利合一,利物和义 | 第38-40页 |
第四章 王夫之权变管理思想的影响和评价 | 第40-46页 |
4.1 王夫之权变管理思想的主要影响 | 第40-42页 |
4.1.1 对维新变法的影响 | 第40-41页 |
4.1.2 对辛亥革命的影响 | 第41-42页 |
4.2 王夫之权变管理思想的评价 | 第42-43页 |
4.2.1 王夫之权变思想的合理性 | 第42-43页 |
4.2.2 王夫之权变思想的局限性 | 第43页 |
4.3 王夫之权变管理思想的现代价值 | 第43-46页 |
4.3.1 通权达变的领导模型 | 第44页 |
4.3.2 顺应时势的战略模型 | 第44-46页 |
结语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