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鲁商研究
| 中文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页 |
| 绪论 | 第7-17页 |
| 一、论文选题的缘由和意义 | 第7页 |
| 二、关于该课题及其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 | 第7-13页 |
| 三、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3-17页 |
| 一、明清鲁商形成与发展的原因 | 第17-32页 |
| (一)历史溯源 | 第17-19页 |
| (二)明清社会发展概况 | 第19-23页 |
| (三)山东特定的历史环境对商业发展的影响 | 第23-32页 |
| 二、明清鲁商的活动状况 | 第32-121页 |
| (一)经营内容 | 第32-38页 |
| (二)活动范围 | 第38-121页 |
| 三、明清鲁商的经营方式与特点 | 第121-130页 |
| (一)经营方式 | 第121-125页 |
| (二)经营特点 | 第125-130页 |
| 四、明清鲁商的组织机构 | 第130-149页 |
| (一)地缘组织——会馆 | 第130-140页 |
| (二)业缘组织——公所 | 第140-141页 |
| (三)法定商业组织——商会 | 第141-149页 |
| 五、明清鲁商的文化特征 | 第149-161页 |
| (一)弃儒从贾,贾而儒行 | 第149-155页 |
| (二)宗教信仰 | 第155-161页 |
| 六、明清鲁商典范 — 旧军孟氏与“祥字号” | 第161-164页 |
| 七、明清鲁商的历史地位 | 第164-165页 |
| (一)推动山东区域经济的发展 | 第164页 |
| (二)推动中国工商业的近代化 | 第164页 |
| (三)历史局限性 | 第164-165页 |
| 结语 | 第165-166页 |
| 参考文献 | 第166-178页 |
| 致谢 | 第178-1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