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外科学论文--骨科学(运动系疾病、矫形外科学)论文--骨骼疾病论文--脊柱及背疾病论文

核心稳定训练对非特异性腰痛患者神经肌肉功能的作用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前言第16-18页
    1 研究背景第16页
    2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6-17页
    3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第17-18页
文献综述第18-36页
    1 腰痛常见不良姿势第18-20页
        1.1 脊柱理想姿势第18页
        1.2 脊柱前凸姿势第18-19页
        1.3 懒人姿势第19页
        1.4 平背姿势第19-20页
    2 腰痛常见的运动疗法第20-29页
        2.1 William体操第20-21页
        2.2 麦肯基疗法第21-22页
        2.3 核心稳定训练第22-29页
            2.3.1 核心、核心肌群和核心稳定第22-24页
            2.3.2 核心稳定训练的步骤第24页
            2.3.3 核心稳定训练的常用工具第24-29页
    3 核心肌群的评估方法第29-32页
        3.1 等速肌力测试第29-30页
        3.2 表面肌电图技术第30页
        3.3 肌骨超声技术第30-31页
        3.4 压力生物反馈技术第31页
        3.5 核心肌适能测试第31-32页
    4 参考文献第32-36页
第一部分 Meta分析核心稳定训练对比常规运动训练治疗非特异性腰痛的Meta分析第36-46页
    1 前言第36页
    2 资料与方法第36-38页
        2.1 检索策略第36-37页
        2.2 纳入标准第37页
        2.3 文献筛选第37-38页
        2.4 资料提取第38页
        2.5 研究质量评价第38页
        2.6 统计学分析第38页
    3 结果第38-42页
        3.1 检索结果第38-39页
        3.2 纳入研究的质量学评价第39-41页
        3.3 核心稳定训练比较常规训练对疼痛的影响第41页
        3.4 核心稳定训练比较常规训练对腰部功能的影响第41-42页
    4 讨论第42-43页
        4.1 研究质量第42页
        4.2 与其他系统评价的异同点第42页
        4.3 本研究的局限性第42-43页
        4.4 本研究的意义及对未来研究的启示第43页
    5 参考文献第43-46页
第二部分 核心稳定训练对核心肌群的激活与非特异性腰痛患者神经肌肉功能的改变第46-78页
    1 核心稳定训练激活核心肌群的影响第46-52页
        1.1 前言第46页
        1.2 资料与方法第46-49页
            1.2.1 研究对象第46页
            1.2.2 运动方式第46-48页
            1.2.3 数据采集第48-49页
            1.2.4 观察指标第49页
            1.2.5 统计学分析第49页
        1.3 结果第49-50页
        1.4 讨论第50-51页
        1.5 参考文献第51-52页
    2 非特异性腰痛患者与正常人群神经肌肉功能的差异第52-67页
        2.1 前言第52页
        2.2 资料与方法第52-54页
            2.2.1 研究对象第52页
            2.2.2 腰部本体感觉测试第52-53页
            2.2.3 腰部等速肌力测试第53-54页
            2.2.4 观察指标第54页
            2.2.5 统计学分析第54页
        2.3 结果第54-59页
        2.4 讨论第59-64页
            2.4.1 腰痛人群与正常人群本体感觉的比较第59-60页
            2.4.2 腰部本体感觉测试的影响因素第60-61页
            2.4.3 等速肌力评估腰痛患者的优势第61页
            2.4.4 腰痛患者脊柱屈伸肌群的峰力矩改变第61-62页
            2.4.5 腰痛患者脊柱屈伸肌群的平均功率改变第62页
            2.4.6 腰痛患者脊柱屈伸肌群的耐力改变第62-63页
            2.4.7 腰部肌力与本体感觉的相关性第63页
            2.4.8 本研究存在的缺点第63-64页
        2.5 参考文献第64-67页
    3 腰部神经肌肉功能与非特异性腰痛患者症状的相关性第67-78页
        3.1 前言第67页
        3.2 资料与方法第67-71页
            3.2.1 样本量估算第67页
            3.2.2 研究对象第67页
            3.2.3 腹内压测试第67页
            3.2.4 脊柱本体感觉测试第67页
            3.2.5 脊柱等速肌力测试第67-70页
            3.2.6 疼痛程度评估第70页
            3.2.7 腰部功能障碍评估第70页
            3.2.8 统计学分析第70-71页
        3.3 结果第71-74页
        3.4 讨论第74-76页
            3.4.1 疼痛、功能障碍与本体感觉的相关性第74页
            3.4.2 疼痛、功能障碍与腹内压的相关性第74-75页
            3.4.3 疼痛、功能障碍与峰力矩的相关性第75页
            3.4.4 疼痛、功能障碍与平均功率的相关性第75页
            3.4.5 疼痛、功能障碍与耐力的相关性第75-76页
        3.5 参考文献第76-78页
第三部分 纵向研究:核心稳定训练治疗非特异性腰痛的影响第78-108页
    1 瑞士球训练治疗非特异性腰痛的作用第78-92页
        1.1 前言第78页
        1.2 资料与方法第78-85页
            1.2.1 研究对象第78页
            1.2.2 治疗方法第78-83页
            1.2.3 评价方法第83-84页
            1.2.4 统计学分析第84-85页
        1.3 结果第85-89页
            1.3.1 两组受试者脱落情况第85-86页
            1.3.2 两组受试者一般情况比较第86页
            1.3.3 两组受试干预前主要评价指标比较第86页
            1.3.4 两组受试干预后主要评价指标比较第86-89页
        1.4 讨论第89-90页
            1.4.1 瑞士球训练对改善非特异性腰痛患者疼痛的影响第89页
            1.4.2 瑞士球训练对改善非特异性腰痛患者腰椎功能的影响第89页
            1.4.3 瑞士球训练对改善非特异性腰痛患者肌耐力的影响第89页
            1.4.4 瑞士球训练优于常规运动训练的原因探讨第89-90页
        1.5 参考文献第90-92页
    2 全身振动训练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的临床研究第92-108页
        2.1 前言第92页
        2.2 资料与方法第92-98页
            2.2.1 研究设计第92页
            2.2.2 样本量估算第92页
            2.2.3 研究对象第92-94页
            2.2.4 治疗方法第94-97页
            2.2.5 评价方法第97页
            2.2.6 统计学分析第97-98页
        2.3 结果第98-102页
            2.3.1 两组受试者脱落情况第98页
            2.3.2 两组受试者一般情况比较第98页
            2.3.3 两组受试评价指标干预前后的比较第98-102页
        2.4 讨论第102-105页
            2.4.1 全身振动训练对非特异性腰痛患者疼痛和本体感觉的影响第102-103页
            2.4.2 全身振动训练对非特异性腰痛患者屈伸肌群峰力矩的影响第103页
            2.4.3 全身振动训练对非特异性腰痛患屈伸肌群平均功率的影响第103页
            2.4.4 全身振动训练对非特异性腰痛患屈伸肌群耐力的影响第103-104页
            2.4.5 全身振动训练优于常规运动训练的原因探讨第104-105页
        2.5 参考文献第105-108页
全文总结第108-109页
研究创新点第109-110页
研究局限第110-111页
中英文缩略词表第111-112页
致谢第112-114页
附录材料第114-125页
    附录1 腰椎功能障碍问卷(RMDQ)第114-115页
    附录2 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第115-118页
    附录3 伦理委员会批件第118-119页
    附录4 知情同意书第119-120页
    附录5 研究方案注册---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第120-121页
    附录6 研究方案注册---世界卫生组织国际临床试验注册平台第121-122页
    附录7 本科至研究生学习经历第122-123页
    附录8 在读期间的主要成果第123-125页

论文共12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吸烟行为和SGK家族基因对高血压发病的影响
下一篇:1、鼻咽癌放疗反应相关的医学生物学标志 2、OLC1基因在膀胱癌中异常表达及其医学生物学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