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金属学与金属工艺论文--金属学与热处理论文--有色金属及其合金的热处理论文--铝及其合金的热处理论文

Al-Zn-Mg-Cu合金厚板淬火残余应力消除方法的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3-26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3-14页
    1.2 残余应力的研究发展概况第14-21页
        1.2.1 残余应力的定义及特点第14-15页
        1.2.2 残余应力的分类第15-16页
        1.2.3 残余应力的产生第16-18页
        1.2.4 残余应力的影响第18-19页
        1.2.5 残余应力的测量方法研究现状第19-21页
    1.3 Al-Zn-Mg-Cu合金厚板发展概况第21-24页
        1.3.1 Al-Zn-Mg-Cu合金发展概况第21-22页
        1.3.2 大型铝合金整体结构件加工中面临的问题第22-23页
        1.3.3 残余应力传统消除对策及其局限第23-24页
    1.4 本文研究内容第24-26页
第2章 实验条件与方法第26-31页
    2.1 实验材料第26页
    2.2 电击法及多道次间断时效实验设备第26-27页
        2.2.1 脉冲电源第26页
        2.2.2 加热设备第26页
        2.2.3 温度采集器及反传热换热系数模拟第26-27页
    2.3 材料性能测试第27-31页
        2.3.1 残余应力检测第27-29页
        2.3.2 硬度检测第29页
        2.3.3 电导率测试第29页
        2.3.4 拉伸性能测试第29页
        2.3.5 光学显微镜观察第29-30页
        2.3.6 透射电镜观察第30-31页
第3章 铝合金厚板残余应力消除对策探究第31-58页
    3.1 引言第31页
    3.2 传统人工时效对残余应力的消除效果探究第31-37页
        3.2.1 实验内容第31-32页
        3.2.2 残余应力变化第32-37页
        3.2.3 本节小结第37页
    3.3 打断淬火对残余应力的控制效果探究第37-47页
        3.3.1 打断淬火的提出第37-39页
        3.3.2 打断淬火实验方案第39-40页
        3.3.3 打断淬火残余应力及硬度变化第40-41页
        3.3.4 淬火换热系数反求及打断淬火温度场模拟第41-46页
        3.3.5 本节小结第46-47页
    3.4 电击法及热-电复合对残余应力的控制效果探究第47-51页
        3.4.1 引言第47-48页
        3.4.2 实验方案第48-49页
        3.4.3 电击法及热-电复合法对残余应力的影响第49-51页
    3.5 多道次间断时效处理对残余应力的控制效果探究第51-56页
        3.5.1 多道次间断时效法的提出第51-53页
        3.5.2 实验方案第53页
        3.5.3 多道次间断时效处理对铝合金淬火残余应力的影响第53-56页
    3.6 本章小结第56-58页
第4章 多道次间断时效处理对铝合金淬火残余应力及其它性能的影响第58-71页
    4.1 引言第58页
    4.2 多道次间断时效处理消除淬火残余应力机制探究第58-63页
    4.3 多道次间断时效处理对力学性能及导电率的影响第63-66页
    4.4 多道次间断时效处理对微观组织的影响第66-69页
    4.5 多道次间断时效处理对40mm板材残余应力消除效果探究第69-70页
    4.6 本章小结第70-71页
第5章 结论与展望第71-75页
    5.1 结论第71-72页
    5.2 铝合金淬火残余应力的消除关键第72页
    5.3 展望第72-75页
参考文献第75-81页
致谢第81-82页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82页

论文共8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锅炉熵分析的改进办法及应用
下一篇:分布式光伏监控技术研究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