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19页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2-14页 |
1.1.1 课题研究背景 | 第12-14页 |
1.1.2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4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1.2.1 风电场运行效能评价方法研究 | 第14-16页 |
1.2.2 风电场发电量计算方法研究 | 第16-17页 |
1.3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1.4 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18-19页 |
第2章 风电场发电量影响因素分析 | 第19-28页 |
2.1 引言 | 第19页 |
2.2 风资源条件对发电量的影响 | 第19-22页 |
2.3 风电场设计水平对发电量的影响 | 第22-24页 |
2.4 风电机组运行性能对发电量的影响 | 第24页 |
2.5 风电场运维能力对发电量的影响 | 第24-26页 |
2.6 设计发电量与理论发电量定义 | 第26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26-28页 |
第3章 基于高密度连通区域聚类的风电机组运行状态识别方法 | 第28-38页 |
3.1 引言 | 第28页 |
3.2 聚类算法对风电场运行数据的适用性分析 | 第28-30页 |
3.3 基于高密度连通区域的聚类原理 | 第30-32页 |
3.4 模型参数的选择 | 第32-33页 |
3.5 数据分析及预处理 | 第33-34页 |
3.6 算例分析 | 第34-37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4章 风电机组设计发电量与理论发电量计算方法研究 | 第38-58页 |
4.1 引言 | 第38页 |
4.2 设计发电量计算方法 | 第38-42页 |
4.2.1 考虑空气密度的修正方法 | 第39页 |
4.2.2 考虑湍流强度的修正方法 | 第39-42页 |
4.3 理论发电量计算方法 | 第42-49页 |
4.3.1 基于机舱风速-理论功率曲线的风电机组理论发电量计算 | 第43-46页 |
4.3.2 基于分段支持向量机的风电机组理论发电量计算 | 第46-49页 |
4.4 算例分析 | 第49-56页 |
4.4.1 理论发电量计算结果对比分析 | 第50-55页 |
4.4.2 损失电量分析 | 第55-56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6-58页 |
第5章 风电场运行效能评价体系研究 | 第58-69页 |
5.1 引言 | 第58页 |
5.2 评价体系的总体设计 | 第58-60页 |
5.3 风电机组运行效能评价指标的构建 | 第60-64页 |
5.3.1 基于风电机组功率曲线的评价指标 | 第60-61页 |
5.3.2 基于风电机组可利用率的评价指标 | 第61-63页 |
5.3.3 基于风电机组可靠性的评价指标 | 第63-64页 |
5.4 风电场运行效能评价指标的构建 | 第64-66页 |
5.4.1 风电场优化运行能力评价 | 第64-65页 |
5.4.2 风电场维修效率评价 | 第65页 |
5.4.3 其他评价指标 | 第65-66页 |
5.5 算例分析 | 第66-67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67-69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9-71页 |
6.1 结论 | 第69页 |
6.2 创新点 | 第69-70页 |
6.3 展望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75-76页 |
致谢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