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德区加强人大预算审查监督研究
| 中文摘要 | 第3-5页 |
| Abstract | 第5-7页 |
| 前言 | 第10-15页 |
| (一) 研究意义 | 第10-13页 |
| (二) 研究问题的提出 | 第13页 |
| (三) 主要文献综述 | 第13-14页 |
| (四)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 一、人大预算监督的一般概念和理论概述 | 第15-20页 |
| (一) 人大预算审查监督 | 第15页 |
| (二) 人大预算审查监督的组成要件 | 第15-16页 |
| 1. 监督主体 | 第15页 |
| 2. 监督客体 | 第15页 |
| 3. 监督体系 | 第15-16页 |
| 4. 监督环境 | 第16页 |
| (三) 人大预算审查监督的原则 | 第16-18页 |
| 1. 法定原则 | 第16-17页 |
| 2. 平衡原则 | 第17页 |
| 3. 民主原则 | 第17页 |
| 4. 效益原则 | 第17页 |
| 5. 独立原则 | 第17-18页 |
| (四) 人大预算审查监督的程序 | 第18页 |
| (五) 人大预算审查监督的理论依据 | 第18-20页 |
| 二、顺德区人大预算审查监督的现状 | 第20-25页 |
| (一) 顺德人大预算审查监督的组织体系 | 第20-21页 |
| 1. 预算审查委员会 | 第20页 |
| 2. 财政经济工作委员会 | 第20-21页 |
| (二) 顺德区人大预算审查监督方式 | 第21-22页 |
| 1. 常委会工作机构的初步审查 | 第21页 |
| 2. 代表和常委会组成人员的程序审查 | 第21-22页 |
| (三) 顺德区人大预算审查监督的环境分析 | 第22-23页 |
| 1. 庞大的财政资金量 | 第22页 |
| 2. 日益开放的政治环境 | 第22-23页 |
| 3. 活跃热烈的社会环境 | 第23页 |
| (四) 顺德区人大预算审查监督成效 | 第23-25页 |
| 1. 预算监督面逐步扩大 | 第23页 |
| 2. 财政管理逐步规范 | 第23-24页 |
| 3. 审查监督效力逐步显现 | 第24-25页 |
| 三、顺德区人大预算审查监督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 第25-31页 |
| (一) 顺德区人大预算审查监督的问题分析 | 第25-28页 |
| 1. 预算编制技术粗放 | 第25-26页 |
| 2. 预算审查监督程序不够完备 | 第26-27页 |
| 3. 人大自身的审查监督能力不足 | 第27-28页 |
| 4. 预算决议或审查意见落实不到位 | 第28页 |
| (二) 顺德区人大预算审查监督问题的成因分析 | 第28-31页 |
| 1. 制度基础仍然薄弱 | 第28-29页 |
| 2. 预算执行监督约束力乏力 | 第29页 |
| 3. 人大代表审查预算的能力偏弱 | 第29-30页 |
| 4. 政府履行受托责任不到位 | 第30页 |
| 5. 监督环境阻力较大 | 第30-31页 |
| 四、我国地方人大加强预算审查监督的地方实践及启示 | 第31-35页 |
| (一) 温岭市加强人大预算监督的民主恳谈制度 | 第31-32页 |
| (二) 上海市闵行区加强人大预算的初审听证制度 | 第32-33页 |
| (三) 两地加强人大预算审查监督的经验分析 | 第33-35页 |
| 五、对顺德区加强人大预算审查监督的建议 | 第35-41页 |
| (一) 建立人大预算审查监督的目标导向 | 第35-36页 |
| 1. 推动建立现代预算治理体系 | 第35页 |
| 2. 强化人大对预算的控制和约束 | 第35页 |
| 3. 规范和深化政府财政体制改革 | 第35-36页 |
| (二) 对预算实行全口径审查监督 | 第36页 |
| (三) 完善预算审查监督程序 | 第36-38页 |
| 1. 规范预算编制程序 | 第36-37页 |
| 2. 健全人大初审程序 | 第37-38页 |
| 3. 健全人代会审查程序 | 第38页 |
| (四) 强化人大自身能力建设 | 第38-39页 |
| 1. 加强人大预算审查监督的工作机构建设 | 第38-39页 |
| 2. 加强代表的组织和培训 | 第39页 |
| (五) 优化监督环境 | 第39-41页 |
| 1. 建立常态化的参与制度 | 第39-40页 |
| 2. 扩大社会公众参与范围 | 第40页 |
| 3. 扩大非政府组织的参与度 | 第40页 |
| 4. 加强宣传引导 | 第40-41页 |
| 结语 | 第41-42页 |
| 注释 | 第42-44页 |
| 参考文献 | 第44-48页 |
| 致谢 | 第48-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