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引言 | 第10-14页 |
(一)选题缘由 | 第10-11页 |
1. 英语课程标准对开发课程资源有了新的要求 | 第10页 |
2. 提高小学阶段英语教学质量的需要 | 第10-11页 |
3. 改善农村小学英语课程资源单一的需要 | 第11页 |
(二)研究的意义 | 第11页 |
1. 理论意义 | 第11页 |
2. 现实意义 | 第11页 |
(三)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 英语课程资源概念的研究 | 第11-12页 |
2. 英语课程资源开发途径、原则的探讨 | 第12页 |
3. 英语课程资源研究的不足 | 第12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12-14页 |
1. 问卷调查法 | 第12-13页 |
2. 访谈法 | 第13页 |
3. 课堂观察法 | 第13页 |
4. 个案研究法 | 第13-14页 |
一、研究概述 | 第14-17页 |
(一)农村小学英语课程资源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4页 |
1. 英语课程资源 | 第14页 |
2. 农村小学英语课程资源 | 第14页 |
3. 英语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 第14页 |
(二)农村小学英语课程资源开发的原则 | 第14-15页 |
1. 适应性原则 | 第15页 |
2. 经济性原则 | 第15页 |
3. 因地制宜原则 | 第15页 |
(三)小学英语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理论基础 | 第15-17页 |
1. 克拉申的二语习得理论 | 第15-16页 |
2.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 第16页 |
3. 小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 | 第16-17页 |
二、农村小学英语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现状调查 | 第17-22页 |
(一)调查对象的选择 | 第17页 |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 第17-22页 |
1. 三所学校英语教师的基本情况 | 第17-18页 |
2. 教师对课程资源类型的认识情况 | 第18-19页 |
3. 教师使用教学形式的情况 | 第19页 |
4. 三所学校教学设施配备情况 | 第19-20页 |
5. 教师对教材的满意度情况 | 第20-21页 |
6. 校园内外环境情况 | 第21-22页 |
三、农村小学英语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存在的问题 | 第22-27页 |
(一)人力资源方面 | 第22-23页 |
1. 英语教师整体素质不高 | 第22页 |
2. 英语教师数量匮乏,无法进行群体合作 | 第22-23页 |
3. 教师对课程资源理解狭隘,挖掘课程资源意识薄弱 | 第23页 |
4. 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不到位 | 第23页 |
(二)物力资源方面 | 第23-25页 |
1. 学校网络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 第23-24页 |
2. 学生能利用上的课外资源比较匮乏 | 第24页 |
3. 教材不够贴近学生生活 | 第24-25页 |
4. 教师获得的外部支持和保障较少 | 第25页 |
(三)环境资源方面 | 第25-27页 |
1. 教师开发自然环境资源意识薄弱 | 第25页 |
2. 自然资源作为隐性源被忽视 | 第25-26页 |
3. 校园内环境资源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 第26-27页 |
四、开发与利用农村小学英语课程资源的对策 | 第27-33页 |
(一)人力资源方面 | 第27-28页 |
1.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 第27页 |
2. 教育部门加大英语教师招聘力度,建立人才流动机制 | 第27-28页 |
3. 加强校际合作,提高教师挖掘课程资源积极性 | 第28页 |
4. 提高对隐性课程资源的鉴赏和取舍能力 | 第28页 |
(二)物力资源方面 | 第28-31页 |
1. 有效使用现有的多媒体资源,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环境 | 第28-29页 |
2. 积极开展英语课外活动,丰富学生学习资源 | 第29-30页 |
3. 充分发挥教材作用,积极活化教材内容 | 第30页 |
4. 建立课程资源开发的保障机制 | 第30-31页 |
(三)环境资源方面 | 第31-33页 |
1. 提高教师乡土资源意识 | 第31页 |
2. 在学生已有经验基础上将自然资源生活化 | 第31页 |
3. 克服学校环境局限,精心构造语言环境 | 第31-33页 |
结语 | 第33-34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34-37页 |
附录 1 | 第37-39页 |
附录 2 | 第39-40页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第40-41页 |
致谢 | 第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