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绪论 | 第8-15页 |
(一) 研究背景与缘起 | 第8-9页 |
(二) 相关文献综述 | 第9-11页 |
(三) 研究意义与创新之处 | 第11-12页 |
(四) 研究内容与问卷设计 | 第12-15页 |
一、核心概念界定 | 第15-21页 |
(一) 风险社会 | 第15-17页 |
(二) 网络谣言 | 第17-18页 |
(三) 微信谣言 | 第18-21页 |
二、风险社会下微信谣言的实证调查 | 第21-35页 |
(一) 研究假设及样本的基本情况 | 第21-33页 |
(二) 研究结果 | 第33-34页 |
1. 年龄、学历与微信谣言传播存在相关性 | 第33-34页 |
2. 生活中所存在的风险更易使微信谣言进行传播 | 第34页 |
3. 强关系中的微信好友更易对谣言传播造成影响 | 第34页 |
(三) 研究结论 | 第34-35页 |
三、风险社会下微信谣言的传播分析 | 第35-43页 |
(一) 微信谣言传播形式 | 第35-38页 |
1. 风险与感知:“数据”、“专家说”弱化风险感知 | 第35页 |
2. 风险与技术:图像技术化处理影响风险判断 | 第35-37页 |
3. 风险与表达:“致死”、“癌症”引起恐慌心理 | 第37-38页 |
(二) 微信谣言传播过程 | 第38-40页 |
1. 微信谣言的传播内容分析 | 第38-39页 |
2. 微信谣言的信息源分析 | 第39页 |
3. 微信谣言的传播过程分析 | 第39-40页 |
(三) 影响传播行为的风险因素 | 第40-43页 |
1. 不满情绪的抒发 | 第40-41页 |
2. 利益的驱动 | 第41页 |
3. 虚拟社区中的从众风险 | 第41-43页 |
四、风险社会下微信谣言的接受分析 | 第43-48页 |
(一) TAM接受模型 | 第43-44页 |
(二) 微信谣言风险要素的接受模型分析 | 第44-45页 |
(三) 影响接受行为的风险因素 | 第45-48页 |
1. 强关系引发信任风险 | 第45-46页 |
2. 健康风险加剧恐慌心理 | 第46-47页 |
3. 环境风险利于产生接受行为 | 第47页 |
4. 替代性新闻缓解风险的不确定性 | 第47-48页 |
五、风险社会下微信谣言的监管现状与存在问题 | 第48-53页 |
(一) 微信谣言的监管现状 | 第48-49页 |
(二) 微信谣言的监管问题 | 第49-51页 |
(三) 微信谣言的监管建议 | 第51-53页 |
1. 及时处理风险,避免大规模传播 | 第51页 |
2. 提升民众的辨识能力,避免信任风险传播 | 第51页 |
3. 加强公众号与普通用户的行为规范,转发前须三思 | 第51-52页 |
4. 设置专门辟谣机构,健全法律法规 | 第52-53页 |
结论与启示 | 第53-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7页 |
附录1:微信谣言传播与接受情况调查问卷 | 第57-60页 |
附录2:微信谣言统计表(2014—2016) | 第60-63页 |
致谢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