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5页 |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1.1.1 研究的背景 | 第9页 |
1.1.2 研究的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1.2.1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概念 | 第10页 |
1.2.2 国外理论研究情况 | 第10-12页 |
1.2.3 国内理论研究情况 | 第12-13页 |
1.3 研究的内容、方法和路线 | 第13-15页 |
1.3.1 研究的内容 | 第13页 |
1.3.2 研究的方法 | 第13-14页 |
1.3.3 研究的路线 | 第14-15页 |
第二章 京津冀一体化分析 | 第15-19页 |
2.1 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现状分析 | 第15-17页 |
2.1.1 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经历了曲折的历程 | 第15-16页 |
2.1.2 京津冀一体化取得的实质性进展 | 第16-17页 |
2.2 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问题分析 | 第17-18页 |
2.2.1 行政区划成为一体化的最大障碍 | 第17页 |
2.2.2 京津冀三地产业竞争态势明显 | 第17-18页 |
2.2.3 京津冀三地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巨大 | 第18页 |
2.3 京津冀一体化发展趋势分析 | 第18-19页 |
第三章 基于SPSS的河北省丰宁县域综合竞争力评价 | 第19-47页 |
3.1 河北省丰宁县经济社会发展现状比较分析 | 第19-24页 |
3.1.1 丰宁县概况 | 第19-20页 |
3.1.2 丰宁县宏观经济发展综述 | 第20-24页 |
3.2 县域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24-31页 |
3.2.1 主要县域竞争力指标体系介绍 | 第24-28页 |
3.2.2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 第28-29页 |
3.2.3 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 | 第29-31页 |
3.3 承德市县域竞争力评价方法的选择 | 第31-32页 |
3.3.1 统计评价方法的选择 | 第31-32页 |
3.3.2 因子分析的原理和步骤 | 第32页 |
3.3.3 聚类分析的原理及步骤 | 第32页 |
3.4 丰宁县与承德市各县竞争力的分类分析 | 第32-42页 |
3.4.1 经济发展竞争力评价分析 | 第32-36页 |
3.4.2 社会发展竞争力评价分析 | 第36-39页 |
3.4.3 发展环境竞争力评价分析 | 第39-40页 |
3.4.4 承德市各县竞争力比较分析 | 第40-42页 |
3.5 丰宁县与承德市各县竞争力的聚类分析 | 第42-47页 |
3.5.1 聚类结果 | 第42-43页 |
3.5.2 第一等级各县的竞争力分析 | 第43-44页 |
3.5.3 第二等级各县的竞争力分析 | 第44-45页 |
3.5.4 第三等级各县的竞争力分析 | 第45-47页 |
第四章 京津冀一体化格局下河北省丰宁县经济社会发展的SWOT分析 | 第47-55页 |
4.1 比较优势分析 | 第47-49页 |
4.1.1 广阔的地域优势 | 第47页 |
4.1.2 明显的地缘优势 | 第47页 |
4.1.3 丰富的资源优势 | 第47-48页 |
4.1.4 经济发展的低成本优势 | 第48-49页 |
4.1.5 深厚文化底蕴的优势 | 第49页 |
4.2 存在的劣势分析 | 第49-50页 |
4.2.1 财政困难,缺乏发展后劲 | 第49页 |
4.2.2 产业结构不合理 | 第49页 |
4.2.3 基础设施不健全 | 第49-50页 |
4.2.4 发展观念比较滞后 | 第50页 |
4.2.5 人才外流严重 | 第50页 |
4.3 面临的机遇分析 | 第50-51页 |
4.3.1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政策机遇 | 第50页 |
4.3.2 京津产业转移的机遇 | 第50-51页 |
4.3.3 国家加快扶贫攻坚的机遇 | 第51页 |
4.4 可能的挑战分析 | 第51-53页 |
4.4.1 行政区划导致的天然隔阂 | 第51-52页 |
4.4.2 行政干预的合作难于达到预期效果 | 第52页 |
4.4.3 区域发展的外部竞争激烈 | 第52页 |
4.4.4 节能减排对经济发展的制约 | 第52-53页 |
4.5 基于SWOT分析的丰宁县经济社会发展TOWS矩阵模式 | 第53-55页 |
第五章 结论、对策建议及展望 | 第55-59页 |
5.1 结论 | 第55页 |
5.2 对策建议 | 第55-58页 |
5.2.1 全面提升县域竞争力 | 第55-57页 |
5.2.2 积极融入京津冀一体化大格局 | 第57页 |
5.2.3 适时打破行政区划界限 | 第57-58页 |
5.3 研究展望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