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会科学总论论文--社会学论文--社会工作、社会管理、社会规划论文

断裂与弥合:甘肃省D市社区矫正的社会工作介入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24页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0-14页
        (一)研究背景第10-13页
        (二)研究意义第13-14页
    二、文献综述第14-18页
        (一)国外相关研究第14-16页
        (二)国内相关研究第16-18页
    三、研究设计第18-24页
        (一)核心概念第18-20页
        (二)理论视角第20-21页
        (三)研究方法第21-23页
        (四)研究思路第23-24页
第二章D市社区矫正及其社会工作介入的现状扫描第24-34页
    一、D市社区矫正现状概览第24-28页
        (一)社区矫正人员第24-26页
        (二)司法行政部门及工作人员第26-27页
        (三)社区矫正制度建设第27-28页
    二、D市社区矫正工作方法与流程第28-29页
        (一)工作方法第28页
        (二)工作流程第28-29页
    三、D市社区矫正效果第29-32页
        (一)监督管理效果第29页
        (二)教育矫正效果第29-30页
        (三)适应性帮扶效果第30-32页
    四、D市社会工作介入社区矫正现状第32-34页
        (一)社会工作介入社区矫正现状概览第32页
        (二)社区矫正个案呈现第32-34页
第三章 断裂:D市社会工作介入社区矫正的问题分析第34-47页
    一、社区矫正工作理念的“刑罚化”第34-36页
        (一)社区矫正工作人员重刑罚轻疏导第34-35页
        (二)“刑罚化”思想对社会工作介入的影响第35-36页
    二、社会工作机构与人才的“缺位”第36-39页
        (一)社会工作机构和社会工作人才奇缺第36-37页
        (二)专业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没有真正介入社区矫正第37-39页
    三、法律法规的“真空化”与“模糊化”第39-41页
        (一)社区矫正法缺失:社会工作介入无强有力的法律支持第39-40页
        (二)社区矫正实施办法出台:社会工作介入的规定模糊第40-41页
    四、社会工作介入路径的“碎片化”与“窄化”第41-44页
        (一)介入机制“碎片化”剖析第41-42页
        (二)介入渠道“窄化”问题第42-44页
    五、监管机制的“薄弱性”与“低效性”第44-47页
        (一)监管制度的“薄弱性”问题第44页
        (二)评估制度的“低效性”问题第44-47页
第四章 弥合:社会工作介入社区矫正的路径设计第47-54页
    一、间接介入:打造具有社工理念的司法行政人员队伍第47-49页
        (一)社工专业元素的注入第47-48页
        (二)专业化教育培训第48-49页
    二、直接介入:发挥专业社会工作者的比较优势第49-51页
        (一)社会工作专业岗位开发第49-50页
        (二)加大政府购买社区矫正社会工作服务力度第50-51页
    三、混合介入:探索政社合作的多元介入模式第51-54页
        (一)建构政社合作工作制度第51-52页
        (二)发挥政社合作工作优势第52-53页
        (三)完善政社合作监督体系第53-54页
第五章 结语与讨论第54-56页
参考文献第56-60页
致谢第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迁移系统语义的线性混成系统分析
下一篇:以成果为中心的科研文献管理与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