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列车轮装锻钢制动盘结构与工艺设计
致谢 | 第5-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1 绪论 | 第12-22页 |
1.1 高速铁路盘形制动技术 | 第12-14页 |
1.2 国内外锻钢制动盘研究状况 | 第14-17页 |
1.2.1 国外制动盘的研究与应用 | 第14-15页 |
1.2.2 国内制动盘的研究与应用 | 第15-17页 |
1.3 结构强度与锻造成形有限元模拟技术 | 第17-18页 |
1.4 论文研究主要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8-22页 |
2 锻钢制动盘设计 | 第22-52页 |
2.1 制动盘材料的研制 | 第22-26页 |
2.1.1 热处理工艺优化方案 | 第22-23页 |
2.1.2 回归方程 | 第23-24页 |
2.1.3 试验验证 | 第24-26页 |
2.2 制动盘结构设计 | 第26-30页 |
2.2.1 新型制动盘设计要求 | 第26-27页 |
2.2.2 新型锻钢制动盘结构设计 | 第27-30页 |
2.3 制动盘热-机耦合模拟计算模型 | 第30-39页 |
2.3.1 制动盘服役工况 | 第30-32页 |
2.3.2 建立计算模型 | 第32-34页 |
2.3.3 模拟计算材料 | 第34-35页 |
2.3.4 制动盘热流密度的计算 | 第35-37页 |
2.3.5 对流换热系数 | 第37-39页 |
2.4 制动盘结构特征的模拟计算 | 第39-44页 |
2.4.1 摩擦环厚度的影响 | 第39-42页 |
2.4.2 散热筋数目的影响 | 第42-44页 |
2.5 不同服役工况下的制动热应力模拟计算 | 第44-50页 |
2.5.1 275km/h初速度一次紧急制动 | 第44-47页 |
2.5.2 250km/h初速度连续两次紧急制动 | 第47-50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50-52页 |
3 制动盘锻造工艺设计 | 第52-72页 |
3.1 模锻件的设计 | 第52-56页 |
3.1.1 锻件余量的设计 | 第52-53页 |
3.1.2 分模面、斜度与圆角的设计 | 第53-55页 |
3.1.3 公差尺寸的选择 | 第55-56页 |
3.2 锻造模具的设计 | 第56-58页 |
3.3 坯料的设计 | 第58-60页 |
3.3.1 环坯的质量与尺寸 | 第58-59页 |
3.3.2 钢锭的质量与尺寸 | 第59-60页 |
3.4 锻造工艺参数的设计 | 第60-62页 |
3.4.1 锻造温度 | 第60页 |
3.4.2 打击力 | 第60-62页 |
3.4.3 模具温度及润滑 | 第62页 |
3.5 模拟计算方案及边界条件 | 第62-64页 |
3.5.1 模拟计算方案 | 第62页 |
3.5.2 模拟计算边界条件 | 第62-64页 |
3.6 模拟结果与分析 | 第64-71页 |
3.6.1 不同始锻温度的锻造模拟结果 | 第65-66页 |
3.6.2 不同飞边槽高度的锻件模拟结果 | 第66-68页 |
3.6.3 不同数量筋板的锻件的锻造模拟结果 | 第68-71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4 锻钢制动盘试制与试验 | 第72-82页 |
4.1 制动盘锻造试验 | 第72-74页 |
4.2 制动盘热处理试验 | 第74-76页 |
4.3 制动盘零件检测 | 第76-79页 |
4.3.1 制动盘性能检测 | 第76-78页 |
4.3.2 制动盘探伤、平衡与组装 | 第78-79页 |
4.4 1:1制动动力试验 | 第79-81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81-82页 |
5 结论 | 第82-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86页 |
附录A | 第86-88页 |
附录B | 第88-90页 |
附录C | 第90-92页 |
附录D | 第92-94页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94-98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9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