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绪论 | 第9-14页 |
0.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0.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9-10页 |
0.3 文献综述 | 第10-12页 |
0.4 研究内容与框架 | 第12页 |
0.5 可能的创新点及不足 | 第12-14页 |
1 6. 20“钱荒”事件与兴业银行流动性风险 | 第14-20页 |
1.1 流动性与流动性风险的内涵 | 第14页 |
1.2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监控指标 | 第14-17页 |
1.3 6.20“钱荒”事件 | 第17-18页 |
1.4 兴业银行流动性风险概况 | 第18-20页 |
2 兴业银行同业业务分析 | 第20-25页 |
2.1 兴业银行的同业业务 | 第20-22页 |
2.1.1 银银平台 | 第20页 |
2.1.2 银信合作 | 第20-21页 |
2.1.3 买入返售票据 | 第21页 |
2.1.4 同业代付 | 第21页 |
2.1.5 买入返售信托受益权 | 第21-22页 |
2.2 兴业银行同业业务对流动性风险影响的分析 | 第22-25页 |
3 兴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控指标及成因分析 | 第25-34页 |
3.1 兴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控指标分析 | 第25-27页 |
3.1.1 流动比率 | 第25页 |
3.1.2 存贷比率 | 第25-26页 |
3.1.3 人民币备付金率 | 第26页 |
3.1.4 流动性缺口率 | 第26-27页 |
3.2 兴业银行流动性风险成因分析 | 第27-34页 |
3.2.1 逾期贷款和不良贷款率上升,且对不良贷款拨备不足 | 第27-29页 |
3.2.2 负债比例较高,且高于同业水平 | 第29-30页 |
3.2.3 “期限错配”导致流动性风险加剧 | 第30-32页 |
3.2.4 兴业银行内部控制系统建设不完善 | 第32-33页 |
3.2.5 国家货币政策的影响 | 第33-34页 |
4 兴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防范对策 | 第34-37页 |
4.1 加强银行的信用管理,完善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监管指标 | 第34页 |
4.2 提高资产与负债流动性的匹配程度 | 第34-35页 |
4.3 建立严格的内部控制组织架构和考评机制 | 第35-36页 |
4.4 提高管理流动性风险的意识,有效识别和控制流动性风险 | 第36-37页 |
结论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0页 |
致谢 | 第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