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植物学论文--植物生态学和植物地理学论文

翁牛特旗中部响水河沿线沙地不同植被覆盖度沙丘的生态水文效应

中文摘要第3-8页
abstract第8-14页
1 绪论第20-29页
    1.1 研究背景第20-21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21-27页
        1.2.1 植物冠层水分平衡第21-22页
        1.2.2 沙丘水文特征第22-23页
        1.2.3 植物群落蒸散第23-25页
        1.2.4 区域水量平衡第25-27页
    1.3 研究内容第27页
        1.3.1 研究区的降雨特征第27页
        1.3.2 降水在植被层次的再分配特征第27页
        1.3.3 不同类型沙丘的生态水文特征第27页
        1.3.4 不同尺度下的区域水分平衡第27页
    1.4 本研究创新点及研究意义第27-29页
2 研究区概况与研究方法第29-37页
    2.1 研究区概况第29-30页
        2.1.1 自然地理概况第29页
        2.1.2 气候水文概况第29-30页
        2.1.3 土壤植被概况第30页
    2.2 研究方法第30-37页
        2.2.1 样地及样方布设第30-31页
            2.2.1.1 不同类型沙丘及河段的选择第30-31页
            2.2.1.2 样方的选择第31页
        2.2.2 气象数据观测与处理第31-33页
            2.2.2.1 数据来源及观测第31页
            2.2.2.2 气象数据处理第31-33页
        2.2.3 冠层截留的观测第33-34页
            2.2.3.1 降雨数据的观测第33页
            2.2.3.2 灌木冠层结构的观测第33页
            2.2.3.3 穿透雨的观测第33-34页
            2.2.3.4 茎干茎流量的观测第34页
        2.2.4 蒸散发的观测第34-35页
            2.2.4.1 蒸腾耗水的观测第34-35页
            2.2.4.2 土壤蒸发的观测第35页
        2.2.5 不同类型沙丘土壤含水量测定第35-36页
        2.2.6 水分平衡方程的建立第36-37页
3 研究区的降雨特征第37-48页
    3.1 不同年际尺度的降水特征分析第38-42页
        3.1.1 逐年降水量波动特征第38页
        3.1.2 降水量的5年滑动平均值波动特征第38-39页
        3.1.3 降水量的10年平均值变化特征第39-42页
    3.2 生长季降水量的特征分析第42-46页
        3.2.1 生长季降水量的变化特征第42-45页
        3.2.2 生长季降水量月动态特征第45-46页
    3.3 小结第46-48页
4 降水在植被层次的再分配特征第48-69页
    4.1 灌丛穿透雨特征分析第48-59页
        4.1.1 灌丛穿透雨量与降雨量关系第48-52页
            4.1.1.1 小叶锦鸡儿灌丛穿透雨量与降雨量的关系第48-50页
            4.1.1.2 黄柳灌丛穿透雨量与降雨量的关系第50-51页
            4.1.1.3 差巴嘎蒿穿透雨量与降雨量的关系第51-52页
        4.1.2 灌丛穿透率与降雨量关系第52-55页
            4.1.2.1 小叶锦鸡儿灌丛穿透率与降雨量的关系第52-53页
            4.1.2.2 黄柳灌丛穿透率与降雨量的关系第53-54页
            4.1.2.3 差巴嘎蒿灌丛穿透率与降雨量的关系第54-55页
        4.1.3 穿透雨在灌丛下分布的空间异质性第55-59页
            4.1.3.1 穿透雨在小叶锦鸡儿林下分布的空间异质性第56-57页
            4.1.3.2 穿透雨在黄柳林下分布的空间异质性第57-59页
    4.2 灌丛茎流特征分析第59-62页
    4.3 灌丛冠层截留特征分析第62-67页
    4.4 小结第67-69页
5 三种主要固沙群落的蒸腾耗水特征第69-74页
    5.1 灌丛群落的叶面积测定第69-70页
    5.2 主要灌丛群落的蒸腾耗水量估算第70-73页
    5.3 小结第73-74页
6 不同类型沙丘的生态水文特征第74-92页
    6.1 沙丘不同部位土壤粒度第74-75页
    6.2 不同类型沙丘土壤含水量的空间异质特征第75-84页
        6.2.1 流动沙丘的土壤含水率变化第75-77页
            6.2.1.1 流动沙丘不同部位的土壤含水率变化第75-76页
            6.2.1.2 裸沙丘的干沙层特征第76-77页
        6.2.2 半固定沙丘的土壤含水率变化第77-82页
            6.2.2.1 半固定沙丘不同部位的土壤含水率第77-78页
            6.2.2.2 沙丘含水量的空间分布对植被冠层作用的响应第78-82页
        6.2.3 固定沙丘的土壤含水率变化第82-84页
    6.3 不同类型沙丘的蒸发特征第84-90页
        6.3.1 裸沙丘的蒸发特征第84-87页
        6.3.2 固定沙丘灌木群落土壤的蒸发特征第87-90页
    6.4 小结第90-92页
7 不同尺度下的区域水分平衡第92-104页
    7.1 不同群落及裸沙丘的水分平衡第92-97页
        7.1.1 不同群落的水分平衡第93-96页
        7.1.2 裸沙丘的水分平衡第96-97页
    7.2 不同类型沙丘水分平衡的初步估算第97-99页
    7.3 翁牛特旗东部地区水分平衡初步分析第99-102页
    7.4 小结第102-104页
8 结论与展望第104-108页
    8.1 主要结论第104-106页
    8.2 展望第106-108页
参考文献第108-119页
在读期间的研究成果第119-120页
致谢第120页

论文共12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西鄂尔多斯绵刺不同生长阶段光合作用特征研究
下一篇:平茬对油蒿光合和生长影响的初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