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目录 | 第7-9页 |
引言 | 第9-11页 |
1 文献综述与问题的提出 | 第11-31页 |
·名词的定义 | 第11-12页 |
·自尊(self-esteem) | 第11页 |
·学业自尊(academic self-esteem) | 第11页 |
·身体自尊(physical self-esteem) | 第11页 |
·内隐自尊(implicit self-esteem) | 第11-12页 |
·学业成绩(academic achievement) | 第12页 |
·自尊的综述 | 第12-17页 |
·自尊的理论基础与相关研究 | 第12-14页 |
·自尊的成分 | 第14-15页 |
·影响自尊的因素 | 第15页 |
·自尊的内涵概述 | 第15-16页 |
·自尊在体育领域的研究 | 第16页 |
·自尊与学业成绩的关系 | 第16页 |
·自尊的测量工具 | 第16-17页 |
·内隐自尊的综述 | 第17-22页 |
·内隐自尊理论 | 第17-18页 |
·内隐自尊与外显自尊 | 第18-19页 |
·关于内隐自尊的研究 | 第19-20页 |
·内隐自尊在体育方面的研究 | 第20-21页 |
·内隐自尊的测量 | 第21-22页 |
·学业自尊 | 第22-24页 |
·学业自尊的综述 | 第22-23页 |
·学业自尊的测量 | 第23-24页 |
·身体自尊 | 第24-28页 |
·身体自尊的理论研究 | 第24-25页 |
·身体自尊的测量 | 第25-27页 |
·身体自尊方面的相关研究 | 第27-28页 |
·以往研究的不足 | 第28-29页 |
·本研究的研究目的与意义以及研究假设 | 第29-30页 |
·研究目的 | 第29页 |
·研究意义 | 第29页 |
·研究假设 | 第29-30页 |
·研究重点与难点 | 第30-31页 |
·重点 | 第30页 |
·难点 | 第30-31页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第31-35页 |
·研究被试 | 第31页 |
·研究方法 | 第31-34页 |
·纸笔测量法 | 第31-32页 |
·非纸笔测量法 | 第32-33页 |
·文献资料 | 第33-34页 |
·数理统计分析法 | 第34页 |
·研究过程 | 第34-35页 |
3 研究结果 | 第35-51页 |
·受试者基本条件统计 | 第35-36页 |
·自尊、内隐自尊、学业自尊、身体自尊与学业成绩的关系 | 第36-51页 |
·自尊、内隐自尊、学业自尊、身体自尊、学业成绩分布情况 | 第36-39页 |
·内隐自尊效应 | 第39-41页 |
·运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别考察性别、是否独生子女变量对学生的自尊、内隐自尊、学业自尊、学业成绩等主要变量的影响 | 第41-42页 |
·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考察生源地变量的自尊、IAT、学业自尊、身体自尊、学业成绩 | 第42-46页 |
·采用相关分析研究自尊、内隐自尊、学业自尊、身体自尊和学业成绩的关系 | 第46-49页 |
·体育类大学生自尊、身体自尊、学业自尊与学业成绩的回归分析 | 第49-51页 |
4 讨论分析 | 第51-57页 |
·内隐自尊效应 | 第51页 |
·内隐自尊与外显自尊 | 第51-52页 |
·自尊的性别以及生源地的差异 | 第52-53页 |
·学业成绩 | 第53页 |
·身体自尊的性别差异 | 第53-54页 |
·学业自尊的城乡差异 | 第54页 |
·自尊与学业成绩 | 第54-55页 |
·身体自尊与学业成绩 | 第55页 |
·学业自尊与学业成绩 | 第55-56页 |
·内隐自尊与学业成绩 | 第56-57页 |
5 研究结论与不足 | 第57-59页 |
·结论 | 第57页 |
·研究的不足 | 第57-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3页 |
附录 | 第63-6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7-68页 |
致谢 | 第68-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