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电机论文--特殊电机论文--磁阻电机论文

同步磁阻电机性能分析与结构优化

致谢第11-12页
摘要第12-13页
ABSTRACT第13页
1 绪论第14-26页
    1.1 课题的背景和意义第14-15页
    1.2 同步磁阻电机发展历程第15-16页
    1.3 同步磁阻电机的优势与劣势第16-19页
        1.3.1 与异步电机对比第16-17页
        1.3.2 与永磁同步电机对比第17-18页
        1.3.3 与开关磁阻电机对比第18-19页
    1.4 同步磁阻电机设计要点第19-25页
        1.4.1 提高转矩密度第19-20页
        1.4.2 削弱转矩脉动第20-22页
        1.4.3 提高功率因数第22-23页
        1.4.4 减小铁耗第23-24页
        1.4.5 提高机械强度第24-25页
    1.5 本文主要内容第25-26页
2 同步磁阻电机的理论基础第26-37页
    2.1 交流同步电机的数学模型第26-29页
        2.1.1 凸极永磁同步电机第26-27页
        2.1.2 永磁辅助同步电机第27-28页
        2.1.3 隐极永磁同步电机第28页
        2.1.4 同步磁阻电机第28-29页
        2.1.5 磁滞电机第29页
    2.2 交流同步电机的矢量关系第29-32页
        2.2.1 永磁同步电机第29-30页
        2.2.2 同步磁阻电机第30-31页
        2.2.3 永磁辅助同步磁阻电机第31-32页
    2.3 同步磁阻电机的基本原理第32-34页
    2.4 同步磁阻电机的控制策略第34-36页
    2.5 本章小结第36-37页
3 同步磁阻电机的设计方法第37-59页
    3.1 常规设计方法第37-48页
        3.1.1 有限元法与优化算法结合第37-40页
        3.1.2 快速解析法第40-46页
        3.1.3 参数约束法第46-48页
    3.2 一种快速设计方法第48-51页
        3.2.1 极对数第49页
        3.2.2 裂比第49页
        3.2.3 绕组形式第49-50页
        3.2.4 转子设计第50-51页
    3.3 电机设计及参数第51-58页
        3.3.1 电机指标要求第51-52页
        3.3.2 电机设计过程第52-53页
        3.3.3 性能讨论第53-56页
        3.3.4 样机加工第56-58页
    3.4 本章小结第58-59页
4 同步磁阻电机的优化第59-95页
    4.1 极对数与裂比第59-64页
        4.1.1 极对数分析第60-61页
        4.1.2 裂比分析第61页
        4.1.3 有限元计算第61-64页
        4.1.4 极对数与裂比设计规律第64页
    4.2 绕组形式第64-71页
        4.2.1 设计要求第64-65页
        4.2.2 理论分析第65-68页
            4.2.2.1 槽极比为3:2的典型集中绕组第65-66页
            4.2.2.2 整数槽分布绕组第66页
            4.2.2.3 每对极槽数为整数的分数槽分布绕组第66-67页
            4.2.2.4 每对极槽数为分数的分数槽分布绕组第67-68页
        4.2.3 有限元计算第68-70页
        4.2.4 绕组设计规律第70-71页
    4.3 定子铁芯优化第71-77页
        4.3.1 定子齿部和轭部设计第72-73页
            4.3.1.1 集中绕组第72页
            4.3.1.2 分布绕组第72-73页
        4.3.2 不均匀气隙第73-74页
        4.3.3 辅助槽第74-77页
        4.3.4 定子铁芯设计小结第77页
    4.4 转子均匀分布磁障的参数优化第77-81页
        4.4.1 主要参数第78页
        4.4.2 参数设计第78-81页
        4.4.3 转子均匀分布磁障设计小结第81页
    4.5 转子不均匀分布磁障的对比分析第81-87页
        4.5.1 磁障形状第82-85页
            4.5.1.1 参数定义第82页
            4.5.1.2 电磁转矩第82-83页
            4.5.1.3 磁密分布第83-84页
            4.5.1.4 效率与功率因数第84页
            4.5.1.5 机械强度第84-85页
        4.5.2 磁障层数第85-86页
        4.5.3 转子不均匀分布磁障设计小结第86-87页
    4.6 转子磁桥设计第87-93页
        4.6.1 周向磁桥形状第87-90页
            4.6.1.1 磁密分布第88-89页
            4.6.1.2 电磁转矩第89-90页
            4.6.1.3 机械强度第90页
        4.6.2 径向磁桥位置第90-93页
        4.6.3 转子磁桥设计小结第93页
    4.7 本章小结第93-95页
5 同步磁阻和开关磁阻、永磁辅助同步磁阻电机的对比讨论第95-117页
    5.1 与开关磁阻电机的组合比较第95-105页
        5.1.1 样机参数第95-96页
        5.1.2 性能对比第96-105页
            5.1.2.1 磁密分布第96-97页
            5.1.2.2 磁链与电感第97-100页
            5.1.2.3 电磁转矩第100-105页
        5.1.3 对比小结第105页
    5.2 永磁辅助同步磁阻电机的设计研究第105-116页
        5.2.1 同步磁阻电机的优化第106-107页
        5.2.2 永磁辅助同步磁阻电机的优化第107-111页
            5.2.2.1 永磁体磁链第107-108页
            5.2.2.2 齿槽定位力矩第108-109页
            5.2.2.3 永磁转矩第109页
            5.2.2.4 磁阻转矩第109-110页
            5.2.2.5 抗退磁性能第110-111页
        5.2.3 性能对比第111-115页
            5.2.3.1 电磁转矩第112-114页
            5.2.3.2 效率第114-115页
        5.2.4 对比小结第115-116页
    5.3 本章小结第116-117页
6 全文总结与展望第117-118页
参考文献第118-123页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第123-125页
作者简历第125页

论文共12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永磁同步电动机全转速范围基于模型参考自适应的无传感器控制
下一篇:同步磁阻电机优化转矩电流比的矢量控制及加工工艺的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