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废水的处理与利用论文

Fenton氧化法处理丽春红2R废水及其动力学研究

摘要第7-9页
ABSTRACT第9-10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1-27页
    1.1 染料废水的来源与危害第11-12页
    1.2 偶氮染料的来源与危害第12-13页
    1.3 国内外对偶氮染料废水处理方法的研究第13-21页
        1.3.1 物理法第13-16页
        1.3.2 化学法第16-19页
        1.3.3 生物法第19-21页
    1.4 Fenton氧化技术第21-24页
        1.4.1 Fenton氧化的机理第21-22页
        1.4.2 Fenton氧化的类型第22-23页
        1.4.3 Fenton氧化的研究现状第23-24页
    1.5 本文研究的目的和内容第24-27页
        1.5.1 研究目的第24-25页
        1.5.2 研究内容第25页
        1.5.3 技术路线第25-27页
第二章 Fenton试剂降解偶氮染料丽春红2R的影响因素分析第27-39页
    2.1 实验研究对象第27-28页
    2.2 实验仪器和试剂第28-29页
        2.2.1 仪器第28页
        2.2.2 试剂第28-29页
    2.3 溶液的配制第29页
        2.3.1 模拟废水的配制第29页
        2.3.2 F_eSO_4·7H_2O溶液的配制第29页
    2.4 实验方法第29-30页
        2.4.1 pH影响的实验第29页
        2.4.2 H_2O_2投加量影响的实验第29页
        2.4.3 FeSO_4·7H_2O投加量影响的实验第29-30页
        2.4.4 丽春红初始浓度影响的实验第30页
        2.4.5 反应时间影响的实验第30页
        2.4.6 反应温度影响实验第30页
    2.5 测定的项目和方法第30-32页
        2.5.1 化学需氧量第30页
        2.5.2 丽春红2R浓度的测定第30-32页
    2.6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32-37页
        2.6.1 正交试验的设计第32-33页
        2.6.2 不同初始反应pH值对反应处理效果的影响第33-34页
        2.6.3 不同H_2O_2的投加量对处理效果的影响第34页
        2.6.4 亚铁离子的投加量对处理效果的影响第34-35页
        2.6.5 模拟废水初始浓度对处理效果的影响第35-36页
        2.6.6 反应时间对处理效果的影响第36-37页
        2.6.7 反应温度对处理效果的影响第37页
    2.7 本章小结第37-39页
第三章 Fenton氧化降解丽春红2R的的动力学研究第39-49页
    3.1 Fenton氧化动力学的原理第39-40页
    3.2 实验仪器与方法第40页
        3.2.1 实验仪器第40页
        3.2.2 实验方法第40页
    3.3 丽春红2R的初始浓度C_0(A)不同时的反应过程分析第40-42页
    3.4 FeSO_4·7H_2O的初始浓度C_0(B)不同时的反应过程分析第42-44页
    3.5 H_2O_2的投加量C_0(D)不同时的反应过程分析第44-46页
    3.6 Fenton氧化反应动力学方程第46-47页
    3.7 本章小结第47-49页
第四章 Fenton氧化降解丽春红2R的降解路径探讨第49-59页
    4.1 实验仪器与方法第49页
        4.1.1 实验仪器第49页
        4.1.2 实验方法第49页
    4.2 实验测定的项目及其方法第49-50页
        4.2.1 UV-VIS测定第49-50页
        4.2.2 硫酸根的测定方法第50页
        4.2.3 硝酸根的测定方法第50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50-57页
        4.3.1 硫酸根离子的检测第50页
        4.3.2 硝酸根离子的检测第50页
        4.3.3 丽春红2R的紫外-可见分光图谱分析第50-53页
        4.3.4 丽春红2R的质谱分析第53-55页
        4.3.5 丽春红2R的降解路径图第55-57页
    4.4 本章小结第57-59页
第五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第59-61页
    5.1 全文总结第59-60页
    5.2 创新点与不足第60页
        5.2.1 论文创新点第60页
        5.2.2 不足之处第60页
    5.3 研究展望第60-61页
参考文献第61-67页
致谢第67页

论文共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臭氧/活性炭处理橙黄G模拟废水的研究
下一篇:池塘养殖废水净化及池塘底泥的氮素迁移、转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