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0-15页 |
1.1 选题依据、目的及意义 | 第10页 |
1.2 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 第10-11页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思路 | 第11-13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1.3.2 研究思路 | 第12-13页 |
1.4 完成的工作量 | 第13页 |
1.5 取得的主要成果与认识 | 第13-15页 |
第二章 区域地质背景 | 第15-19页 |
2.1 盆地大地构造位置 | 第15-16页 |
2.1.1 华北克拉通前寒武构造演化 | 第15-16页 |
2.1.2 临汾-运城地区古生代以来的沉积构造演化 | 第16页 |
2.2 盆地构造单元划分及基本特征 | 第16-19页 |
第三章 盆地及邻区上古生界地层特征 | 第19-32页 |
3.1 地层分布特征 | 第20-26页 |
3.2 地层生物时代划分及特点 | 第26-27页 |
3.3 地层划分与对比 | 第27-32页 |
第四章 盆地及邻区上古生界沉积特征 | 第32-50页 |
4.1 沉积特征 | 第32-40页 |
4.1.1 岩石类型及丰度 | 第32-33页 |
4.1.2 岩石学特征 | 第33-38页 |
4.1.3 沉积构造 | 第38-39页 |
4.1.4 沉积地球化学特征 | 第39-40页 |
4.2 盆地及邻区沉积体系类型 | 第40-44页 |
4.2.1 障壁岛-泻湖体系 | 第40-42页 |
4.2.2 三角洲体系 | 第42-43页 |
4.2.3 河流体系 | 第43-44页 |
4.2.4 湖泊体系 | 第44页 |
4.3 盆地及邻区上古生界各时期沉积相 | 第44-50页 |
4.3.1 本溪组沉积期 | 第44页 |
4.3.2 太原组沉积期 | 第44-45页 |
4.3.3 山西组沉积期 | 第45页 |
4.3.4 下石盒子组沉积期 | 第45-46页 |
附图 | 第46-50页 |
第五章 盆地中-新生代构造演化 | 第50-63页 |
5.1 盆地及周缘中-新生代构造变形特征 | 第50-54页 |
5.1.1 盆地及周缘中生代构造变形 | 第50-51页 |
5.1.2 新生代断陷盆地 | 第51-54页 |
5.1.3 临汾-运城盆地现今构造活动 | 第54页 |
5.2 新生代断陷盆地周邻山体构造隆升 | 第54-61页 |
5.2.1 裂变径迹记录的构造信息 | 第54-59页 |
5.2.2 燕山期岩体的地质意义 | 第59-61页 |
5.3 中-新生代构造演化 | 第61-63页 |
第六章 油气资源潜力分析 | 第63-80页 |
6.1 烃源岩特征 | 第63-71页 |
6.2 临汾-运城盆地热演化史模拟 | 第71-76页 |
6.3 油气保存条件及有利区预测 | 第76-80页 |
结论与认识 | 第80-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6页 |
致谢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