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5页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1-13页 |
1.2.1 国外的研究现状 | 第11页 |
1.2.2 国内的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3 文献述评 | 第12-13页 |
1.3 研究的目标、内容 | 第13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1.5 创新点与不足 | 第14-15页 |
第二章 我国融资融券业务发展情况简介 | 第15-22页 |
2.1 融资融券业务简介 | 第15页 |
2.2 开展融资融券业务的作用 | 第15-17页 |
2.2.1 开展融资融券业务的积极作用 | 第15-16页 |
2.2.2 开展融资融券业务的消极作用 | 第16-17页 |
2.3 2015年我国融资融券政策及评价 | 第17-22页 |
2.3.1 融资融券标的券迅速扩容 | 第17-18页 |
2.3.2 融资融券开户门槛变化 | 第18-19页 |
2.3.3 证监会对证券公司检查,对伞形信托、P2P检查 | 第19页 |
2.3.4 监管层强制降杠杆两融不得超净资本4倍 | 第19页 |
2.3.5 限制融券卖出 | 第19-20页 |
2.3.6 融资保证金比例提升至不低于 100% | 第20页 |
2.3.7 熔断机制 | 第20-21页 |
2.3.8 总体评述 | 第21-22页 |
第三章 东莞证券融资融券业务发展概况 | 第22-25页 |
3.1 东莞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简介 | 第22页 |
3.2 东莞证券融资融券业务发展现状 | 第22-23页 |
3.3 东莞证券融资融券业务规模 | 第23页 |
3.4 东莞证券融资融券业务评析 | 第23-25页 |
第四章 东莞证券融资融券业务风险分析 | 第25-40页 |
4.1 操作风险 | 第25-26页 |
4.2 业务发展失衡导致的风险 | 第26-33页 |
4.3 互联网+带来的风险 | 第33-39页 |
4.4 信用风险 | 第39-40页 |
第五章 东莞证券发展融资融券业务的对策建议 | 第40-45页 |
5.1 及时平仓,减少操作风险 | 第40-41页 |
5.2 大力发展转融通业务 | 第41-44页 |
5.3 加强审核及风险控制 | 第44页 |
5.4 提高风险防范意识,通过衍生品进行对冲风险 | 第44-45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45-47页 |
6.1 总结 | 第45-46页 |
6.2 展望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50-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