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刑法论文--分则论文

“毒驾”行为入刑研究

中文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引言第8-10页
一、“毒驾”行为法律规制概述第10-15页
    (一)“毒驾”的界定及其危害性第10-11页
        1.毒品及毒驾的界定第10页
        2.“毒驾”的危害性第10-11页
    (二)“毒驾”禁而不止的原因第11-13页
        1.毒品交易屡禁不绝第11-12页
        2.吸毒行为处罚过轻第12页
        3.“毒驾”行为尚未入刑第12-13页
    (三)“毒驾”规制现状第13-15页
        1.行政管理层面第13页
        2.司法解释层面第13-15页
二、“毒驾”入刑的必要性分析——基于法律经济分析视角第15-20页
    (一)“毒驾”入刑是立法供需均衡的必然选择第15-17页
        1.“毒驾”入刑的立法需求第15页
        2.“毒驾”入刑的立法供给第15-16页
        3.“毒驾”入刑的相互博弈第16-17页
    (二)“毒驾”入刑是发挥立法威慑作用的必需第17-18页
        1.刑事立法的威慑功能第17页
        2.威慑功能的法律经济学定位第17-18页
        3.“毒驾”入刑后对犯罪的威慑第18页
    (三)“毒驾”入刑是促进社会福利提升的路径第18-20页
三、“毒驾”入刑的可行性分析——基于实践操作视角第20-26页
    (一)“毒驾”入刑的社会成本支出具有可行性第20-22页
        1.“毒驾”入刑的立法成本问题第20-21页
        2.“毒驾”入刑的法律收益第21页
        3.“毒驾”入刑的净收益第21-22页
    (二)实践发展使“毒驾”入刑具备可行性第22-23页
        1.科学技术进步使“毒驾”入刑具备了基础条件第22页
        2.地方实践经验为“毒驾”入刑奠定了基础素材第22-23页
    (三)国外及我国台湾地区立法对“毒驾”入刑具有可借鉴性第23-26页
        1.国外及我国台湾地区对“毒驾”行为的法律规制第23-25页
        2.我国可以汲取国外及台湾地区“毒驾”法律规制的经验第25-26页
四、“毒驾”入刑的规范设计及配套措施第26-32页
    (一)“毒驾”的主体第26-27页
        1.“毒驾”犯罪主体的年龄第26-27页
        2.“毒驾”犯罪主体的范围界定第27页
    (二)“毒驾”应属于抽象危险犯第27-28页
    (三)交通工具的范围第28-29页
    (四)“毒驾”的法律责任第29页
        1.“毒驾”入刑的刑罚配置第29页
        2.“毒驾”入刑与行政责任的衔接第29页
    (五)配套措施第29-32页
        1.检测程序第29-30页
        2.认定标准第30-32页
五、结论第32-34页
参考文献第34-38页
致谢第38-39页

论文共3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唐宋时期河陇地区的民间纠纷解决机制--以敦煌文书为考察中心
下一篇:职务犯罪初查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