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9页 |
Abstract | 第9-12页 |
1. 前言 | 第17-27页 |
1.1 研究问题的提出 | 第17-19页 |
1.2 研究思路和研究框架 | 第19-21页 |
1.3 研究意义和主要创新 | 第21-27页 |
1.3.1 研究视角 | 第21-23页 |
1.3.2 数据使用 | 第23-24页 |
1.3.3 研究方法 | 第24-27页 |
2. 中国OFDI总体特征和投资模式特征 | 第27-39页 |
2.1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总体特征 | 第27-31页 |
2.1.1 投资流量和存量 | 第27-28页 |
2.1.2 投资行业构成 | 第28-29页 |
2.1.3 投资目的地构成 | 第29-30页 |
2.1.4 投资者中国有和非国有构成 | 第30-31页 |
2.2 中国企OFDI投资模式特征 | 第31-39页 |
2.2.1 不同模式的投资金额构成 | 第32页 |
2.2.2 不同模式的投资项目数构成 | 第32-33页 |
2.2.3 不同模式的投资目的地构成 | 第33-34页 |
2.2.4 不同模式的投资行业构成 | 第34-35页 |
2.2.5 不同模式的投资者构成 | 第35-39页 |
3. 文献综述 | 第39-70页 |
3.1 异质企业国际化路径选择 | 第39-47页 |
3.1.1 企业“生产率—出口”关系 | 第40-42页 |
3.1.2 企业“生产率—OFDI”关系 | 第42-44页 |
3.1.3 新新贸易理论与跨国公司理论的相互融合问题 | 第44-47页 |
3.1.4 总结与评述 | 第47页 |
3.2 企业OFDI模式选择研究视角和影响因素 | 第47-60页 |
3.2.1 新建模式与并购模式的比较 | 第47-48页 |
3.2.2 OFDI模式选择的理论研究视角 | 第48-54页 |
3.2.3 企业OFDI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 | 第54-57页 |
3.2.4 中国企业研究现状 | 第57-58页 |
3.2.5 总结与评述 | 第58-60页 |
3.3 企业海外投资的生产率“学习效应” | 第60-70页 |
3.3.1 内向型FDI对东道国生产率的影响 | 第60-64页 |
3.3.2 外向型OFDI对母国生产率的影响 | 第64-69页 |
3.3.3 总结与评述 | 第69-70页 |
4. 数据和核心变量 | 第70-89页 |
4.1 数据 | 第70-80页 |
4.1.1 中国OFDI研究已有数据回顾 | 第70-74页 |
4.1.2 本文数据介绍 | 第74-80页 |
4.2 核心变量 | 第80-89页 |
4.2.1 企业OFDI投资模式的定义 | 第80-81页 |
4.2.2 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定义和核算 | 第81-89页 |
5. 企业生产率对海外投资进入模式选择的影响 | 第89-118页 |
5.1 本章概述 | 第89-91页 |
5.1.1 研究背景 | 第89-91页 |
5.1.2 本章结构 | 第91页 |
5.2 理论假说提出 | 第91-95页 |
5.3 数据、变量和实证方法 | 第95-101页 |
5.3.1 数据进一步处理 | 第95-96页 |
5.3.2 变量选取 | 第96-99页 |
5.3.3 实证方法 | 第99-101页 |
5.4 实证结果 | 第101-114页 |
5.4.1 Kolmogorov-Smimov检验结果 | 第101-103页 |
5.4.2 回归结果 | 第103-109页 |
5.4.3 稳健性检验 | 第109-114页 |
5.5 相关延伸讨论 | 第114-115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115-118页 |
6. 生产率分解后的企业能力对海外投资进入模式选择的进一步影响 | 第118-150页 |
6.1 本章概述 | 第118-122页 |
6.1.1 研究背景 | 第118-122页 |
6.1.2 本章结构 | 第122页 |
6.2 理论模型 | 第122-130页 |
6.2.1 模型设定 | 第122-125页 |
6.2.2 模型求解与理论假说提出 | 第125-130页 |
6.3 数据、变量和实证方法 | 第130-133页 |
6.3.1 数据进一步处理 | 第130页 |
6.3.2 变量选取 | 第130-132页 |
6.3.3 实证方法 | 第132-133页 |
6.4 实证结果 | 第133-142页 |
6.4.1 Kolmogorov-Smirnov检验结果 | 第133-135页 |
6.4.2 回归结果 | 第135-138页 |
6.4.3 稳健性检验 | 第138-142页 |
6.5 异质性影响 | 第142-148页 |
6.5.1 区分投资前不同年份企业特征 | 第142-144页 |
6.5.2 区分投资行业要素密集度 | 第144-145页 |
6.5.3 区分母子公司行业关联度 | 第145-146页 |
6.5.4 区分企业所处区域 | 第146-148页 |
6.6 本章小结 | 第148-150页 |
7. 不同投资模式下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生产率“学习效应” | 第150-171页 |
7.1 本章概述 | 第150-154页 |
7.1.1 研究背景 | 第151-154页 |
7.1.2 本章结构 | 第154页 |
7.2 初步检验 | 第154-156页 |
7.2.1 对外直接投资与非对外直接投资企业TFP的差异 | 第154-155页 |
7.2.2 新建投资与并购投资企业TFP的差异 | 第155-156页 |
7.3 实证方法 | 第156-158页 |
7.4 实证结果 | 第158-163页 |
7.4.1 平衡性检验 | 第158-160页 |
7.4.2 不同投资模式下OFDI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 | 第160-162页 |
7.4.3 匹配方法选用的稳健性检验 | 第162-163页 |
7.5 机制分析 | 第163-166页 |
7.5.1 逆向技术溢出 | 第163-164页 |
7.5.2 规模效应 | 第164-165页 |
7.5.3 经验曲线效应 | 第165-166页 |
7.5.4 企业盈利能力 | 第166页 |
7.6 生产率自选择和学习效应因果识别的进一步讨论 | 第166-169页 |
7.7 本章小结 | 第169-171页 |
8. 结论、政策建议及展望 | 第171-177页 |
8.1 主要结论及政策建议 | 第171-174页 |
8.2 研究展望 | 第174-177页 |
参考文献 | 第177-196页 |
后记 | 第196-198页 |
致谢 | 第198-200页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 第200-20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