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国家法、宪法论文

表达自由制度的近代植入与文化重构--以民国前期为例(1911-1937)

中文摘要第10-14页
ABSTRACT第14-16页
引言第17-31页
    一、研究问题的背景第17-20页
    二、研究动机和目的第20-24页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第24-28页
    四、研究的内容与方法第28-31页
第一章 关于表达自由制度文化分析的一般理论第31-66页
    第一节 表达自由概述第31-39页
        一、表达自由的概念与性质第31-32页
        二、表达自由的特征第32-34页
        三、表达自由的意义第34-37页
        四、表达自由的类型与向度第37-39页
    第二节 表达自由制度之文化解构的基本范式第39-56页
        一、两种文化观:从文明成果,到生活方式第39-41页
        二、揭开制度的面纱:从规范,到文化第41-42页
        三、表达自由制度文化解构的特殊进路第42-43页
        四、表达自由文化考察的基本框架:以文明圈、宗教类型为基础第43-53页
        五、一个特例:中华“儒教”文明圈第53-56页
    第三节 中国历代对表达自由的限制传统第56-66页
        一、奴隶社会时期第56-57页
        二、封建社会时期第57-66页
第二章 清末民元时期表达自由制度的初步植入与文化冲突(1840-1912)第66-96页
    第一节 表达自由制度中国植入的主要经过第66-88页
        一、表达自由制度引入中国的历史背景第66-67页
        二、表达自由理念传入中国的基本路径第67-76页
        三、表达自由行为兴起中国的具体表现第76-83页
        四、表达自由制度植入中国的文本形式第83-88页
    第二节 表达自由制度中国化的初步形变第88-96页
        一、一个基本前提:表达自由制度是怎样被引入中国的第88-91页
        二、表达自由传入过程中的文化冲突第91-92页
        三、表达自由制度奠定过程中文化形变——以法律文化结构论为视角第92-94页
        四、关于表达自由中国移植文化规律的初步概括第94-96页
第三章 北洋政府时期表达自由制度的持续异化与文化阻抗(1912-1928)第96-131页
    第一节 导言第96-97页
    第二节 政治表达自由制度第97-113页
        一、印刷出版物领域第97-99页
        二、新闻出版物领域第99-105页
        三、集会结社(含游行示威)领域第105-113页
    第三节 教化表达自由制度第113-120页
        一、基本背景非“德命天授”话语证成下的,又一矛盾性制度现象变奏曲第113-115页
        二、政策层面:尊孔尚古,复兴儒教第115-116页
        三、教育层面:倡导读经,教学自由第116-118页
        四、宗教层面:推崇佛学,弘扬佛教第118-120页
    第四节 艺术表达自由制度第120-125页
        一、三大基本禁忌:政治、性和暴力第120-122页
        二、文学小说领域第122-123页
        三、戏剧电影领域第123-125页
    第五节 对北洋政府时期表达自由制度的文化评析:“德命天授”话语作用下的制度异化与文化阻抗第125-131页
        一、前提:国家权力让与下的政权合法规律悖反第125-127页
        二、动力:权威核心更迭下的制度构建两重矛盾第127页
        三、结果:一元权威惯性下的表达制度异化宿命第127-128页
        四、本质:儒教精神回潮下的传统文化强大阻抗第128-131页
第四章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表达自由制度的完备再造与文化重构(1928-1937)第131-163页
    第一节 导言第131-132页
    第二节 政治表达自由制度第132-144页
        一、印刷出版物领域第132-134页
        二、新闻出版物领域第134-138页
        三、集会结社(含游行示威)领域第138-144页
    第三节 教化表达自由制度第144-150页
        一、历史惯性:“德命话语”作用回归,“民德教化”继续借重第144-145页
        二、政策层面:借助孔学思想既有资源,夯实三民主义合法基石第145-146页
        三、教育层面:国民党党义优先,孙中山遗教为大第146-148页
        四、宗教层面:中西两教并举,基督新教盛行第148-150页
    第四节 艺术表达自由制度第150-156页
        一、三大禁忌此消彼长,政治禁忌特别强调第150-151页
        二、文学小说领域第151-152页
        三、戏剧电影领域第152-156页
    第五节 对国民政府时期表达自由制度的文化评析:“权威核心”力量回归下的制度再造与文化重构第156-163页
        一、前提:武力征伐下的政权合法规律复位第156-157页
        二、动力:准政教合一下的意识形态整合替代第157-159页
        三、结果:儒家回潮下的思想表达桎梏回归第159-160页
        四、本质:指令恒定下的制度构建文化重构第160-163页
结语第163-164页
参考文献第164-170页
    一、资料类第164页
    二、专著类第164-167页
    三、论文类第167-170页
攻博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第170-171页
后记第171-173页

论文共1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教唆犯研究
下一篇:轻型围护结构风荷载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