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7页 |
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5页 |
1 引言 | 第15-29页 |
·褐飞虱体内共生菌的研究概况 | 第15-21页 |
·褐飞虱类酵母共生菌 | 第16-17页 |
·类酵母共生菌的生物学功能 | 第17-20页 |
·类酵母共生菌在褐飞虱防治中的研究 | 第20-21页 |
·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在共生菌研究领域的应用 | 第21-24页 |
·实时荧光定量PCR原理 | 第21-23页 |
·实时荧光定量PCR的应用方法 | 第23页 |
·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在类酵母共生菌研究中的应用 | 第23-24页 |
·生命表分析法在种群增长评价中的应用 | 第24-27页 |
·特定年龄生命表 | 第25-26页 |
·特定时间生命表 | 第26页 |
·昆虫生命表中存在的问题 | 第26-27页 |
·研究的内容与意义 | 第27-29页 |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7页 |
·研究的重要意义 | 第27-29页 |
2 几种杀菌剂对褐飞虱及其体内类酵母共生菌的影响 | 第29-38页 |
·材料 | 第29-31页 |
·主要设备 | 第29-30页 |
·实验试剂 | 第30页 |
·实验材料 | 第30-31页 |
·方法 | 第31-32页 |
·稻苗处理方法及褐飞虱饲养 | 第31页 |
·类酵母共生菌数量的测定 | 第31-32页 |
·褐飞虱存活率的统计 | 第32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2-36页 |
·杀菌剂对褐飞虱若虫体内YLS的数量和褐飞虱存活率的影响 | 第32-34页 |
·杀菌剂对褐飞虱雌虫体内YLS的数量和褐飞虱存活率的影响 | 第34-36页 |
·讨论 | 第36-38页 |
3 混合配剂对褐飞虱及其体内类酵母共生菌的影响 | 第38-52页 |
·材料 | 第38-40页 |
·主要设备 | 第38-39页 |
·实验试剂 | 第39页 |
·实验材料 | 第39-40页 |
·方法 | 第40-44页 |
·稻苗处理方法及褐飞虱饲养 | 第40页 |
·类酵母共生菌数量的测定 | 第40-44页 |
·褐飞虱存活率的统计 | 第44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4-50页 |
·混合配剂对褐飞虱若虫体内YLS的数量和褐飞虱存活率的影响 | 第44-46页 |
·混合配剂对褐飞虱雌虫体内YLS的数量和褐飞虱存活率的影响 | 第46-48页 |
·荧光定量PCR分析混合配剂对褐飞虱体内YLS数量的影响 | 第48-50页 |
·讨论 | 第50-52页 |
4 不同杀菌剂与吡虫啉混合配剂对褐飞虱种群增长的影响 | 第52-64页 |
·材料 | 第52-53页 |
·主要设备 | 第52-53页 |
·实验试剂 | 第53页 |
·实验材料 | 第53页 |
·方法 | 第53-55页 |
·稻苗处理方法及褐飞虱饲养 | 第53页 |
·褐飞虱实验种群生命表的研究 | 第53页 |
·数据分析方法 | 第53-55页 |
·类酵母共生菌数量的测定 | 第55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55-62页 |
·混合配剂对褐飞虱发育历期的影响 | 第55-56页 |
·混合配剂对褐飞虱存活率的影响 | 第56-57页 |
·混合配剂处理后褐飞虱的各种群参数 | 第57-58页 |
·混合配剂处理后褐飞虱的实验种群生命表 | 第58-60页 |
·混合配剂对褐飞虱各虫态防治作用的评价 | 第60-61页 |
·混合配剂对褐飞虱各发育期类酵母共生菌数量的影响 | 第61-62页 |
·讨论 | 第62-64页 |
5 总结与展望 | 第64-66页 |
·全文总结 | 第64-65页 |
·展望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4页 |
作者简介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