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造毛竹碳汇林发育成林初期林分结构与碳储量变化特征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1 绪论 | 第8-14页 |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9页 |
·碳汇计量与监测方法研究进展 | 第9-10页 |
·竹林林分结构研究进展 | 第10-12页 |
·林分非空间结构研究 | 第11页 |
·林分空间结构研究 | 第11-12页 |
·毛竹林碳储量研究进展 | 第12-14页 |
·毛竹林生物量 | 第12页 |
·毛竹林碳储量 | 第12-14页 |
2 研究方案设计 | 第14-21页 |
·研究地区概况 | 第14-15页 |
·研究的内容 | 第15-16页 |
·研究技术路线图 | 第16-17页 |
·研究方法 | 第17-21页 |
·样地设置 | 第17-18页 |
·坐标测定 | 第18页 |
·毛竹林林分因子调查 | 第18-19页 |
·室内分析 | 第19页 |
·地形因子分级 | 第19页 |
·生物量碳储量估算方法 | 第19-21页 |
3 新造毛竹林林分非空间结构年际变化特征 | 第21-29页 |
·林分结构年际变化特征 | 第21页 |
·造林后不同年限非空间结构指标的方差分析 | 第21-22页 |
·造林后不同年限毛竹立竹度变化特征 | 第22-23页 |
·造林后不同年限毛竹胸径变化特征 | 第23-26页 |
·造林后不同年限毛竹竹高变化特征 | 第26-27页 |
·新造毛竹林竹高和胸径的关系 | 第27-28页 |
·小结 | 第28-29页 |
4 新造毛竹林碳储量动态变化特征及模型 | 第29-37页 |
·不同造林后年限新竹各器官含水率分析 | 第29页 |
·不同年份新竹地上生物量变化 | 第29-32页 |
·不同器官碳密度变化 | 第32-33页 |
·新竹地上碳储量变化 | 第33-36页 |
·小结 | 第36-37页 |
5 微地形环境对新造毛竹林林分扩展的影响 | 第37-43页 |
·样地统计特征 | 第37页 |
·林分非空间结构方差分析 | 第37-38页 |
·坡度对新造毛竹林立竹林分结构的影响 | 第38-40页 |
·坡度对造林后不同年限新竹结构动的影响 | 第40页 |
·坡向对新造毛竹林立竹林分结构的影响 | 第40页 |
·坡向对造林后不同年限新竹结构的影响 | 第40-42页 |
·小结 | 第42-43页 |
6 结论与讨论 | 第43-46页 |
·结论 | 第43-44页 |
·讨论 | 第44-46页 |
·新造毛竹林的胸径异速生长方程比较 | 第44页 |
·新造毛竹林成林前林分平均胸径和立竹度的关系 | 第44-45页 |
·毛竹林成林前后各器官生物量比例 | 第45页 |
·毛竹地上生物量模型验证与外延性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50页 |
个人简介 | 第50页 |
导师简介 | 第50-51页 |
致谢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