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9页 |
| 1 绪论 | 第9-17页 |
|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 ·研究目的 | 第10页 |
|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1-14页 |
| ·国外研究动态 | 第11-12页 |
| ·国内研究动态 | 第12-14页 |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4-15页 |
| ·研究内容 | 第14页 |
|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 ·特色与创新之处 | 第15-17页 |
| 2 相关概念界定与融资理论 | 第17-25页 |
| ·本研究的相关概念界定 | 第17-20页 |
|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内涵 | 第17-18页 |
|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特征 | 第18-19页 |
|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地位与作用 | 第19-20页 |
|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相关理论基础 | 第20-25页 |
| ·麦克米伦缺口 | 第20-21页 |
| ·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21页 |
| ·信贷配给理论 | 第21-22页 |
| ·关系型信贷理论 | 第22-23页 |
| ·供应链融资理论 | 第23-25页 |
| 3 安徽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现状分析 | 第25-41页 |
| ·安徽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概况 | 第25-29页 |
| ·安徽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主要融资渠道 | 第25-27页 |
| ·安徽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结构分析 | 第27-29页 |
| ·安徽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概况及融资比较 | 第29-41页 |
| ·安徽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概况 | 第29-33页 |
| ·安徽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同阶段融资比较 | 第33-38页 |
| ·小结 | 第38-41页 |
| 4 安徽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 第41-49页 |
| ·安徽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41-44页 |
| ·安徽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难的现象普遍存在 | 第41-43页 |
| ·安徽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贵的现象尤为突出 | 第43页 |
| ·安徽省农村银行网点少,资金服务不健全 | 第43-44页 |
| ·安徽省民间借贷活跃,潜在问题突出 | 第44页 |
| ·安徽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44-49页 |
| ·安徽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自身因素 | 第44-45页 |
| ·农村金融体系方面 | 第45-47页 |
| ·政府协助方面 | 第47-49页 |
| 5 典型国家及地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经验借鉴 | 第49-55页 |
| ·美国农业经济组织融资的实践与经验 | 第49-50页 |
| ·美国农业经济组织的融资结构 | 第49-50页 |
| ·美国农业经济组织的成功经验 | 第50页 |
| ·日本农协融资的实践与经验 | 第50-52页 |
| ·日本农协的融资结构 | 第50-51页 |
| ·日本农协的成功经验 | 第51-52页 |
| ·台湾农会融资的实践与经验 | 第52-53页 |
| ·台湾农会的融资结构 | 第52-53页 |
| ·台湾农会的成功经验 | 第53页 |
| ·启示 | 第53-55页 |
| 6 缓解安徽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困境的对策 | 第55-61页 |
|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增强自身实力 | 第55-57页 |
| ·规范安徽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内部建设 | 第55-56页 |
| ·积极开展培训活动,培养优秀的管理人才 | 第56页 |
| ·努力提升信贷承载能力 | 第56页 |
| ·善于利用商业信用融资 | 第56-57页 |
| ·金融机构的创新性服务 | 第57-58页 |
| ·金融机构加大支持力度,探索新抵押担保形式 | 第57-58页 |
| ·建立农业风险保障机制,减少农业发展的后顾之忧 | 第58页 |
| ·加强政府管理力度 | 第58-61页 |
| ·完善政府相关法律制度 | 第58-59页 |
| ·进一步加大财政政策扶持力度 | 第59页 |
| ·加强政府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监管力度 | 第59-61页 |
| 7 结论 | 第61-63页 |
| ·主要研究结论 | 第61页 |
| ·本文不足及研究方向展望 | 第61-63页 |
| 参考文献 | 第63-65页 |
| 致谢 | 第65-67页 |
| 个人简介 | 第67页 |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