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8页 |
| ABSTRACT | 第8-10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0-22页 |
| 1 鱼类早期资源的研究历史与现状 | 第10-16页 |
| ·鱼类生活史的划分 | 第11-13页 |
| ·鱼类早期资源的鉴定方法 | 第13-16页 |
| 2 长江口虾虎鱼科鱼类的研究意义 | 第16-19页 |
| ·长江口的生态地位 | 第16-17页 |
| ·虾虎鱼科鱼类的研究意义 | 第17-18页 |
| ·国内对虾虎鱼科的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 3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9-22页 |
| 第二章 基于COI基因的DNA条形码对长江口七种虾虎鱼类种类鉴定的有效性 | 第22-34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2-24页 |
| ·实验材料的获得 | 第22-23页 |
| ·形态分类与分子鉴定 | 第23-24页 |
| 2 结果 | 第24-31页 |
| ·形态分类鉴定指标 | 第24-27页 |
| ·分子鉴定的结果 | 第27-31页 |
| 3 讨论 | 第31-34页 |
| ·检索信息有效性分析 | 第31页 |
| ·七种虾虎鱼类成鱼分子鉴定的有效性 | 第31-32页 |
| ·七种虾虎鱼类COI基因序列特点 | 第32-34页 |
| 第三章 长江口七种虾虎鱼类早期资源的分子鉴定与形态分析 | 第34-44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4-35页 |
| ·采样方法 | 第34页 |
| ·分子鉴定 | 第34-35页 |
| ·形态记录 | 第35页 |
| ·数据处理 | 第35页 |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5-41页 |
| ·COI序列的比对结果 | 第35-36页 |
| ·斑尾刺虾虎鱼 | 第36-37页 |
| ·矛尾虾虎鱼 | 第37页 |
| ·睛尾蝌蚪虾虎鱼 | 第37-38页 |
| ·纹缟虾虎鱼 | 第38-39页 |
| ·髭缟虾虎鱼 | 第39页 |
| ·普氏缰虾虎鱼 | 第39-40页 |
| ·拉氏狼牙虾虎鱼 | 第40页 |
| ·小结 | 第40-41页 |
| 3 讨论 | 第41-44页 |
| ·七种虾虎鱼类早期资源的分子鉴定结果及形态观察 | 第41-42页 |
| ·早期资源的分类方法探究 | 第42-44页 |
| 第四章 长江口七种虾虎鱼类早期资源的分布特征 | 第44-50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4-45页 |
| ·采样方法 | 第44页 |
| ·数据处理 | 第44-45页 |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5-46页 |
| ·虾虎鱼科鱼类早期资源的季节分布 | 第45页 |
| ·虾虎鱼科鱼类早期资源的空间分布 | 第45-46页 |
| 3 讨论 | 第46-50页 |
| ·虾虎鱼科鱼类早期资源的分布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 第46-47页 |
| ·虾虎鱼科鱼类早期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 | 第47-50页 |
| 全文结论 | 第50-52页 |
| 参考文献 | 第52-60页 |
| 发表的论文 | 第60-62页 |
| 致谢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