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高寒区不同林分凋落物养分归还与碳固定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1. 引言 | 第10-19页 |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0页 |
·森林凋落物研究进展 | 第10-13页 |
·森林凋落物的概念 | 第10-11页 |
·森林凋落物量的研究现状 | 第11页 |
·凋落物养分状况的研究现状 | 第11页 |
·凋落物分解的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凋落物养分归还的研究 | 第12-13页 |
·土壤有机质与碳循环 | 第13-15页 |
·土壤有机质 | 第13-14页 |
·土壤有机碳库 | 第14页 |
·高原土壤碳库 | 第14-15页 |
·土壤碳循环 | 第15页 |
·土壤呼吸研究 | 第15-18页 |
·土壤呼吸的概念及研究意义 | 第16页 |
·土壤呼吸反应机制 | 第16页 |
·土壤呼吸的控制因子 | 第16-18页 |
·土壤呼吸的测定方法 | 第18页 |
·凋落物碳固定的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2. 研究区概况 | 第19-23页 |
·气候水文 | 第20页 |
·土壤 | 第20页 |
·植被 | 第20-21页 |
·社会经济状况 | 第21-23页 |
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23-27页 |
·研究内容 | 第23页 |
·研究方法 | 第23-26页 |
·实验布设 | 第23页 |
·不同林分凋落物收集与处理 | 第23-24页 |
·凋落物和土壤层营养元素测定 | 第24-25页 |
·不同林分土壤呼吸观测与计算 | 第25页 |
·凋落物养分归还计算 | 第25页 |
·凋落物碳固定计算 | 第25页 |
·数据分析 | 第25-26页 |
·技术路线图 | 第26-27页 |
4. 凋落物养分特征及化学计量特征 | 第27-35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7-31页 |
·不同分解层凋落物C、N、P含量 | 第27-28页 |
·不同分解层凋落物C、N、P化学计量比 | 第28-30页 |
·不同分解层凋落物有效氮和有效磷 | 第30-31页 |
·讨论 | 第31-34页 |
·高寒区C、N、P含量及化学计量特征 | 第31-33页 |
·不同林分类型的C、N、P含量及化学计量特征 | 第33-34页 |
·小结 | 第34-35页 |
5. 五种林分结构的养分归还与碳归还 | 第35-42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5-39页 |
·五种林分人工林生长季凋落物量和组分结构 | 第35页 |
·凋落物各组分的养分浓度 | 第35-37页 |
·凋落物各组分的含碳率 | 第37页 |
·生长季养分及碳归还量 | 第37-39页 |
·凋落物与土壤肥力的关系 | 第39页 |
·讨论 | 第39-41页 |
·五种林分结构凋落物量 | 第39-40页 |
·五种林分结构凋落物养分浓度 | 第40页 |
·养分归还与土壤养分相关性研究 | 第40页 |
·生长季凋落物养分归还量 | 第40-41页 |
·小结 | 第41-42页 |
6. 不同林分凋落物呼吸影响及固碳速率 | 第42-52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2-49页 |
·地表凋落物对土壤呼吸的影响 | 第42-43页 |
·剥离凋落物对土壤呼吸速率的贡献 | 第43-44页 |
·不同林分凋落物土壤呼吸差异 | 第44页 |
·剥离凋落物对土壤温度和湿度的影响 | 第44-48页 |
·五种林分地表凋落物的生长季碳固定速率 | 第48-49页 |
·讨论 | 第49-50页 |
·地表凋落物对土壤呼吸的贡献 | 第49页 |
·凋落物水热因子对土壤呼吸的影响 | 第49-50页 |
·五种林分结构凋落物对土壤呼吸及碳固定速率影响 | 第50页 |
·小结 | 第50-52页 |
7. 结论 | 第52页 |
展望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8页 |
个人简介 | 第58-59页 |
导师简介 | 第59-60页 |
获得成果目录 | 第60-61页 |
致谢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