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1 导言 | 第10-14页 |
·选题依据 | 第10-12页 |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文献资料法 | 第13页 |
·田野调查法 | 第13页 |
·实地考察法 | 第13-14页 |
·逻辑分析法 | 第14页 |
·研究对象 | 第14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4-18页 |
·研究现状 | 第14-18页 |
·仡佬族体育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现代化进程与民族体育传承、发展的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村落体育的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3 相关概念的解读 | 第18-21页 |
·现代化及现代化进程 | 第18-20页 |
·中国现代化进程 | 第20页 |
·文化与体育文化结构划分 | 第20-21页 |
·村落体育 | 第21页 |
4 现代化进程中仡佬族村落体育个案研究--龙潭村考察分析 | 第21-48页 |
·仡佬族概况 | 第21-22页 |
·龙潭村基本情况 | 第22-26页 |
·人口、地理环 | 第23页 |
·文化 | 第23-25页 |
·丹砂文化 | 第23-25页 |
·申佑文化 | 第25页 |
·经济来源状况 | 第25-26页 |
·现代化进程中龙潭村体育历史演变 | 第26-35页 |
·现代化前期(1949年之前) | 第28页 |
·曲折发展期(1950--1983年期间) | 第28-29页 |
·恢复期(1984--2000年期间) | 第29-31页 |
·快速发展期(2001--2009年期间) | 第31-33页 |
·传统与现代交融期(2010至今) | 第33-35页 |
·龙潭村体育的变迁 | 第35-48页 |
·精神文化的变迁 | 第36-40页 |
·物质文化的变迁 | 第40-44页 |
·制度行为性文化变迁 | 第44-48页 |
5 现代化进程中仡佬族村落体育的文化特征与价值 | 第48-56页 |
·现代化进程中仡佬族村落体育的文化特征 | 第48-52页 |
·地域性 | 第49页 |
·民族性 | 第49-50页 |
·传统性 | 第50页 |
·普遍性 | 第50-51页 |
·竞技性 | 第51页 |
·交融性 | 第51-52页 |
·现代化进程中仡佬族村落体育的价值 | 第52-56页 |
·社会价值 | 第52-54页 |
·历史价值 | 第52-53页 |
·民族文化认同 | 第53页 |
·丰富了族群生活 | 第53页 |
·促进民族内部交流 | 第53-54页 |
·个体价值 | 第54-56页 |
·满足生理冲动、宣泄情绪 | 第54-55页 |
·娱乐价值 | 第55页 |
·健身价值 | 第55-56页 |
·文化传承功能 | 第56页 |
6 现代化进程中仡佬族村落体育传承与发展的思考 | 第56-66页 |
·现代化进程中仡佬族村落体育传承与发展的影响因素 | 第56-59页 |
·人口、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对仡佬族村落体育的影响 | 第56-57页 |
·旅游对仡佬族村落体育产生的影响 | 第57-58页 |
·西方体育对仡佬族村落体育的影响 | 第58页 |
·经济、政策对仡佬族村落体育的影响 | 第58-59页 |
·现代信息技术对仡佬族村落体育的影响 | 第59页 |
·研究发现 | 第59-61页 |
·现代化进程中仡佬族村落体育发展的策略措施 | 第61-66页 |
·加强政府职能 | 第61-62页 |
·加大经济投入 | 第61页 |
·增强文化保护意识 | 第61页 |
·注重传承人的培养 | 第61-62页 |
·改善交通环境 | 第62页 |
·形成文字、影音资料 | 第62页 |
·引入体育课堂 | 第62-63页 |
·打造地方特色学校,成为高校合作基地 | 第63-64页 |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宣传少数民族传统体育 | 第64页 |
·以民族民风为依托,携手节庆、旅游,打造多位一体发展体系 | 第64-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8页 |
笔者访谈图片 | 第68-69页 |
民族体育运动图片 | 第69-70页 |
致谢词 | 第70-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