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业基础科学论文--土壤学论文--水土保持论文

北京山区小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安全评价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8页
1 引言第8-15页
   ·研究背景第8页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8-14页
     ·水土流失与生态安全第8-9页
     ·生态安全评价理论第9-12页
     ·小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安全评价第12-13页
     ·发展趋势第13-14页
   ·研究内容第14页
   ·研究意义和创新点第14-15页
2 研究区概况第15-19页
   ·自然地理概况第15-16页
   ·社会经济概况第16-17页
   ·水土流失概况第17-19页
3 研究范围和评价单元第19-22页
   ·研究范围第19页
   ·评价单元第19-22页
4 技术路线第22-24页
5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第24-32页
   ·指标选取原则第24-25页
   ·风险分析第25-28页
     ·水蚀风险第25-26页
     ·崩塌及滑坡风险第26-27页
     ·泥石流风险第27-28页
   ·风险源指标选择第28-29页
   ·受体重要性指标选择第29-30页
   ·指标体系确定第30-32页
6 评价过程第32-74页
   ·指标获取和标准化第32-55页
     ·多年平均降雨量第35-37页
     ·植被覆盖度第37-39页
     ·坡度第39-40页
     ·坡向第40-42页
     ·沟道比降第42-43页
     ·沟壑密度第43-45页
     ·岩性第45-46页
     ·土壤类型第46-48页
     ·人类活动强度第48-51页
     ·生态服务价值第51-52页
     ·受影响人口第52-53页
     ·潜在经济损失第53-54页
     ·风景区类型第54-55页
   ·指标权重确定第55-59页
     ·层次分析法第55-58页
     ·熵权法第58-59页
   ·确立评价表达式第59-60页
   ·评价指数计算第60-63页
     ·风险源指数计算第60-61页
     ·受体重要性指数计算第61-63页
   ·评价结果及验证第63-74页
     ·评价等级划分第63-67页
     ·评价结果分析第67-69页
     ·结果验证第69-74页
7 评价系统设计与实现第74-84页
   ·系统构建目标第74页
   ·设计原则和系统架构第74-76页
   ·系统概览第76-77页
   ·基本功能模块第77-79页
     ·图层体系第77-78页
     ·主地图区及地图操作第78页
     ·工具箱第78-79页
   ·业务功能模块第79-84页
     ·基础数据管理第79-80页
     ·指标获取第80页
     ·指标分级第80-81页
     ·指数计算第81-82页
     ·评价分级第82-83页
     ·查询功能第83-84页
8 结论与探讨第84-86页
   ·结论第84页
   ·探讨第84-86页
参考文献第86-89页
个人简介第89-90页
导师简介第90-91页
获得成果目录第91-92页
致谢第92页

论文共9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缅甸林业相关服务的不同价值评估--以Oke Twin森林为例
下一篇:东北三省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