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缩略词 | 第1-8页 |
中文摘要 | 第8-10页 |
英文摘要 | 第10-13页 |
前言 | 第13-15页 |
第一部分 活性氧代谢物衍生物的检测方法建立及其检测性能评价 | 第15-27页 |
·简介 | 第15页 |
·仪器与材料 | 第15-17页 |
·仪器 | 第15-16页 |
·试剂与耗材 | 第16页 |
·试剂配置 | 第16-17页 |
·方法 | 第17-20页 |
·检测条件确定 | 第17页 |
·校准品的选择 | 第17页 |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参数设置及优化 | 第17-18页 |
·精密度实验 | 第18页 |
·空白限(LoB)实验 | 第18页 |
·检出限(LoD)实验 | 第18页 |
·定量检出限(LoQ)实验 | 第18-19页 |
·线性范围实验 | 第19-20页 |
·干扰实验 | 第20页 |
·正常人参考区间实验 | 第20页 |
·统计学分析 | 第20-21页 |
·试验结果及讨论 | 第21-27页 |
·方法建立 | 第21页 |
·精密度实验 | 第21-23页 |
·空白限(LoB)实验 | 第23页 |
·检出限(LoD)实验 | 第23页 |
·定量检出限(LoQ)实验 | 第23-24页 |
·线性范围实验 | 第24-25页 |
·干扰实验 | 第25-26页 |
·正常人参考区间实验 | 第26-27页 |
第二部分 生物抗氧化能力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其检测性能评价 | 第27-36页 |
·简介 | 第27页 |
·试剂与仪器 | 第27-28页 |
·仪器 | 第27页 |
·试剂 | 第27-28页 |
·试剂配置 | 第28页 |
·方法 | 第28-32页 |
·标准品选择及配制 | 第28-29页 |
·显色剂选择及配制 | 第29页 |
·反应参数设置及优化 | 第29页 |
·标本来源 | 第29-30页 |
·不精密度实验 | 第30页 |
·线性范围实验 | 第30-31页 |
·空白限(LOB)实验 | 第31页 |
·检测限(LoD)实验 | 第31页 |
·定量限(LoQ)实验 | 第31页 |
·干扰实验 | 第31-32页 |
·参考区间实验 | 第32页 |
·统计学分析 | 第32页 |
·试验结果 | 第32-36页 |
·方法学确立 | 第32-33页 |
·不精密度实验 | 第33页 |
·线性实验 | 第33-34页 |
·空白限(LoB)实验 | 第34页 |
·检测限(LoD)实验 | 第34-35页 |
·定量限(LoQ)实验 | 第35页 |
·干扰实验 | 第35页 |
·健康人生物参考区间实验 | 第35-36页 |
第三部分 活性氧代谢物衍生物和生物抗氧化能力在评价甲状腺功能亢进疾病中的作用 | 第36-46页 |
·研究对象 | 第36页 |
·仪器与材料 | 第36-37页 |
·仪器 | 第37页 |
·试剂 | 第37页 |
·方法 | 第37-38页 |
·统计学分析 | 第38页 |
·试验结果 | 第38-46页 |
第四部分 试验讨论及展望 | 第46-49页 |
文献综述 | 第49-61页 |
摘要 | 第49页 |
abstract | 第49-50页 |
一、ROS的稳态 | 第50页 |
二、ROS的靶向物质 | 第50-53页 |
·蛋白质 | 第51-52页 |
·DNA | 第52-53页 |
三、ROS和疾病 | 第53-57页 |
·ROS与心血管疾病 | 第53-54页 |
·ROS与呼吸系统疾病 | 第54页 |
·ROS与内分泌疾病 | 第54-56页 |
·ROS与神经系统疾病 | 第56-57页 |
四、氧化应激的生物标志物 | 第57-60页 |
·脂质氧化的生物标记物 | 第57-58页 |
·蛋白质氧化的生物标志物 | 第58-59页 |
·DNA氧化的生物标志物 | 第59-60页 |
·抗氧化剂的生物标志物 | 第60页 |
展望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个人简历 | 第71-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