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祜乐府诗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引言 | 第9-13页 |
第一章 张祜乐府诗的文献留存 | 第13-24页 |
·宋蜀刻本《张承吉文集》中张祜乐府诗文献留存 | 第13-14页 |
·《乐府诗集》中张祜乐府诗文献留存 | 第14-17页 |
·其他诗集中张祜乐府诗文献留存 | 第17-19页 |
·他人乐府诗误入张祜名下的问题 | 第19-24页 |
第二章 张祜乐府诗的创作背景 | 第24-45页 |
·时代因素 | 第24-35页 |
·唐代帝王好尚 | 第26-28页 |
·陈李复古思想 | 第28-32页 |
·与元、白新乐府之关系 | 第32-34页 |
·唐代乐府制度对张祜乐府诗创作的影响 | 第34-35页 |
·个人因素 | 第35-45页 |
·音乐素养 | 第35-38页 |
·外在环境 | 第38-41页 |
·内在动因 | 第41-45页 |
第三章 从曲调流传来看张祜乐府诗的复与变 | 第45-69页 |
·张祜乐府诗题名之复与变 | 第45-50页 |
·张祜乐府诗本事之复与变 | 第50-69页 |
·乐府诗创作取材于本事 | 第50-62页 |
·乐府诗创作取义于本事 | 第62-65页 |
·乐府创作对本事主题的挖掘与阐述 | 第65-69页 |
第四章 张祜乐府诗的文学特点及文学史意义 | 第69-95页 |
·张祜乐府诗的文学特点 | 第69-84页 |
·诗歌文本的自我投射 | 第69-73页 |
·表达方式的返璞归真 | 第73-75页 |
·情景交融的悲剧色彩 | 第75-78页 |
·白描手法的讽刺意蕴 | 第78-81页 |
·饱含禅机的别样诗尾 | 第81-84页 |
·张祜乐府诗的文学史意义 | 第84-95页 |
·创作风格兼容并包 | 第84-90页 |
·创作理念独树一帜 | 第90-92页 |
·创作主体时代特色 | 第92-95页 |
结语 | 第95-96页 |
参考文献 | 第96-99页 |
致谢 | 第99-10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