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扬州私家园林造园理法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1-53页 |
·缘起 | 第11-12页 |
·研究的界定 | 第12-21页 |
·晚清的扬州城 | 第12-17页 |
·城市私家园林 | 第17-19页 |
·理法 | 第19-21页 |
·研究的回顾 | 第21-44页 |
·古人的记述 | 第21-37页 |
·今人的研究 | 第37-44页 |
·研究的方法 | 第44-51页 |
·多领域综合的文献研究 | 第44-47页 |
·实地调研测绘 | 第47-50页 |
·以图像分析介入空间研究 | 第50-51页 |
·研究的思路 | 第51-53页 |
第2章 时代地域背景 | 第53-89页 |
·城市基本面貌 | 第53-67页 |
·老城基本格局 | 第53-56页 |
·文人商宦往来 | 第56-58页 |
·画坛潮流风貌 | 第58-63页 |
·通俗艺术盛世 | 第63-65页 |
·市井手工技艺 | 第65-67页 |
·造园的参与者 | 第67-77页 |
·园之主人——以盐商为主的晚清扬州儒商群体 | 第67-69页 |
·主事之人——以计成为代表的江南哲匠群体 | 第69-77页 |
·清代扬州私家园林实录 | 第77-89页 |
第3章 造园理法综述 | 第89-148页 |
·构园立意 | 第89-95页 |
·运河基因,船行体验 | 第89-91页 |
·四时园居,时空轮回 | 第91-95页 |
·园林布局 | 第95-106页 |
·前宅后园,城市风水 | 第95-99页 |
·多重场景,集锦并置 | 第99-106页 |
·叠山置石 | 第106-119页 |
·真山气象,贵在起脚 | 第106-108页 |
·岩壁山房,取阴造势 | 第108-113页 |
·横纹拼叠,碎石包镶 | 第113-117页 |
·树为山衣,因境择木 | 第117-119页 |
·理水艺术 | 第119-122页 |
·玲珑境池,低桥步石 | 第119-121页 |
·水云深处,环绕有情 | 第121-122页 |
·建筑装饰 | 第122-139页 |
·复道长楼,素雅端正 | 第122-132页 |
·青砖花瓦,刚中见柔 | 第132-137页 |
·画卷墁地,旱园水作 | 第137-139页 |
·花木配植 | 第139-148页 |
·古藤虬枝,芍田桂丛 | 第139-144页 |
·切要四时,寓意吉祥 | 第144-148页 |
第4章 主要案例研究 | 第148-324页 |
·个园——壶天复自春 | 第149-192页 |
·历史变迁 | 第149-151页 |
·总体布局——完整严谨 | 第151-163页 |
·营造意匠——壶天八景 | 第163-176页 |
·叠山理水——真山形势 | 第176-182页 |
·园林建筑——端正得体 | 第182-188页 |
·花木配植——苍翠古朴 | 第188-192页 |
·总结评价 | 第192页 |
·棣园——盘洲叠锦绣 | 第192-207页 |
·历史变迁 | 第192-195页 |
·总体布局复原 | 第195-202页 |
·营造意匠推测 | 第202-204页 |
·构园要素浅析 | 第204-207页 |
·总结评价 | 第207页 |
·贾氏宅园(二分明月楼)——明月清风我 | 第207-219页 |
·历史变迁 | 第207-208页 |
·营造意匠——以月寄情 | 第208-209页 |
·总体布局——层叠向心 | 第209-215页 |
·建筑雕饰——毓秀于庄 | 第215-216页 |
·花木配植——应时点景 | 第216-217页 |
·总结评价 | 第217-219页 |
·壶园(瓠园)——壶中立九华 | 第219-233页 |
·历史变迁 | 第219-220页 |
·总体布局——三园五厅 | 第220-221页 |
·造景意匠——壶中天地 | 第221-227页 |
·建筑装饰——素雅纤巧 | 第227-232页 |
·总结评价 | 第232-233页 |
·何园(寄啸山庄与片石山房)——深山有奇壑 | 第233-271页 |
·历史变迁 | 第233-235页 |
·总体布局——拼叠并置 | 第235-243页 |
·叠山理水——山水幻境 | 第243-254页 |
·园林建筑——复杂穿越 | 第254-263页 |
·细部雕饰——因景随形 | 第263-267页 |
·花木配植——奇花异木 | 第267-268页 |
·总结评价 | 第268-271页 |
·小盘谷——苍岩藏溪谷 | 第271-295页 |
·历史变迁 | 第271-273页 |
·总体布局——以小见大 | 第273-280页 |
·营造意匠——盘谷归隐 | 第280-281页 |
·叠山理水——苍岩立壁 | 第281-289页 |
·建筑雕饰——因境衬景 | 第289-292页 |
·花木配植——漱花丛翠 | 第292-295页 |
·总结评价 | 第295页 |
·汪氏小苑——栖徲探春深 | 第295-311页 |
·历史变迁 | 第295-296页 |
·总体布局——穿插渗透 | 第296-299页 |
·营造意匠——景深意简 | 第299-300页 |
·建筑装饰——中西合璧 | 第300-309页 |
·花木配植——孤植点景 | 第309-311页 |
·总结评价 | 第311页 |
·逸圃——曲尺借云光 | 第311-324页 |
·历史变迁 | 第311-312页 |
·总体布局一曲尺乾坤 | 第312-315页 |
·营造意匠——陋巷家风 | 第315-317页 |
·叠山理水——拳山勺水 | 第317-322页 |
·建筑雕饰——质朴精美 | 第322页 |
·总结评价 | 第322-324页 |
第5章 结论 | 第324-335页 |
·晚清扬州城市私家园林成因及定位 | 第324-326页 |
·扬州私家园林造园理法特色 | 第326-331页 |
·拳山勺水的意境 | 第326页 |
·场景并置的时空 | 第326-327页 |
·多重关联的借景 | 第327-329页 |
·潇洒雅健的风格 | 第329页 |
·技近乎道的艺匠 | 第329-331页 |
·扬州晚清私家园林的保护与利用 | 第331-333页 |
·保护现状 | 第331-332页 |
·保护策略 | 第332-333页 |
·研究创新及展望 | 第333-335页 |
参考文献 | 第335-339页 |
插图名录 | 第339-347页 |
个人简介 | 第347-349页 |
导师简历 | 第349-352页 |
致谢 | 第3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