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体质量评估方法研究与实现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缩略词 | 第10-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0页 |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研究现状及选题依据 | 第12-19页 |
·研究现状 | 第12-18页 |
·选题依据 | 第18-19页 |
·论文组织结构 | 第19-20页 |
第二章 本体理论及评估基础 | 第20-32页 |
·本体概述 | 第20-25页 |
·本体的定义 | 第20-22页 |
·本体描述语言 | 第22-24页 |
·本体的构建 | 第24-25页 |
·本体评估基础理论 | 第25-28页 |
·本体评估的内容 | 第25-26页 |
·评估指标的设计 | 第26-27页 |
·指标的理论验证 | 第27-28页 |
·综合评估方法 | 第28-30页 |
·简单线性加权法 | 第28-29页 |
·层次分析法 | 第29-30页 |
·本体质量评估框架 | 第30-31页 |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三章 本体质量模型的构建 | 第32-50页 |
·软件质量模型 | 第32-34页 |
·常用软件质量模型的比较 | 第32-34页 |
·ISO/IEC 25010软件质量模型 | 第34页 |
·可扩展的本体质量模型 | 第34-39页 |
·质量元模型 | 第35页 |
·可扩展的本体质量模型 | 第35-36页 |
·本体的质量特性 | 第36-37页 |
·本体的质量子特性 | 第37-39页 |
·质量属性度量 | 第39-49页 |
·本体内聚度度量 | 第39-44页 |
·质量属性度量方法 | 第44-49页 |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四章 本体质量评估方法 | 第50-60页 |
·本体质量评估模型 | 第50-56页 |
·属性模型 | 第50-51页 |
·证据模型 | 第51-52页 |
·评估指标体系 | 第52-53页 |
·评估准则 | 第53-56页 |
·本体质量评估过程分析 | 第56-59页 |
·制定评估模型 | 第57-58页 |
·收集证据信息 | 第58页 |
·执行评估 | 第58-59页 |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五章 本体质量评估工具的设计与实现 | 第60-70页 |
·系统体系结构 | 第60-61页 |
·系统模块设计 | 第61-63页 |
·系统数据结构 | 第63-64页 |
·工具实现 | 第64-69页 |
·模型实现的解决方案 | 第64-66页 |
·工具运行 | 第66-69页 |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0-72页 |
·论文工作总结 | 第70-71页 |
·进一步工作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7页 |
致谢 | 第77-78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