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第一章 引言 | 第10-15页 |
| 一、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1页 |
| 三、研究方法 | 第11页 |
| 四、文献综述 | 第11-13页 |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 五、本文的创新之处 | 第13-14页 |
| 六、技术路线 | 第14-15页 |
| 第二章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理论概述 | 第15-28页 |
| 一、商业银行信贷风险 | 第15-22页 |
| (一)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概念 | 第15-16页 |
| (二)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识别 | 第16-18页 |
| (三)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度量 | 第18-22页 |
| 二、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理论 | 第22-24页 |
| (一)资产风险管理理论 | 第22-23页 |
| (二)负债风险管理理论 | 第23页 |
| (三)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 | 第23-24页 |
| (四)全面风险管理理论 | 第24页 |
| 三、《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影响 | 第24-28页 |
| (一)《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内容 | 第24-25页 |
| (二)《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对信贷风险管理的要求 | 第25-28页 |
| 第三章 中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及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 第28-49页 |
| 一、中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 | 第28-44页 |
| (一)贷前风险 | 第29页 |
| (二)贷后风险 | 第29-30页 |
| (三)不良贷款风险 | 第30-34页 |
| (四)存贷款期限错配风险 | 第34-35页 |
| (五)行业集中度风险 | 第35-43页 |
| (六)信贷扩张中的操作风险 | 第43-44页 |
| 二、中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 第44-49页 |
| (一)信贷风险管理理念落后 | 第44-45页 |
| (二)商业银行信贷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 第45-46页 |
| (三)内、外部评级体系有待完善 | 第46-47页 |
| (四)信贷风险度量方法有待提升 | 第47-49页 |
| 第四章 国外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经验和启示 | 第49-57页 |
| 一、美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实践 | 第49-51页 |
| (一)信贷政策管理 | 第49页 |
| (二)信贷内部控制制度 | 第49-50页 |
| (三)授信风险管理 | 第50-51页 |
| (四)信贷风险计量方法选择 | 第51页 |
| 二、英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实践 | 第51-53页 |
| (一)信贷风险管理控制制度 | 第51-52页 |
| (二)信贷风险管理控制流程 | 第52页 |
| (三)信贷激励约束机制 | 第52-53页 |
| 三、日本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实践 | 第53-54页 |
| (一)坏账处置制度 | 第53页 |
| (二)信贷风险计量方法选择 | 第53-54页 |
| (三)授信管理 | 第54页 |
| 四、国外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启示 | 第54-57页 |
| (一)健全的信贷风险监管体系 | 第54-55页 |
| (二)科学的信贷风险计量方法 | 第55页 |
| (三)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 | 第55-57页 |
| 第五章 完善中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对策 | 第57-62页 |
| 一、建立现代化的信贷风险测评系统 | 第57-58页 |
| (一)采用现代化的风险测量方法 | 第57页 |
| (二)建立健全信用评级体系 | 第57-58页 |
| 二、完善信贷风险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 | 第58-59页 |
| (一)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 第58-59页 |
| (二)坚决执行职责分离和审贷分离制度 | 第59页 |
| 三、建立高效的信贷风险预警系统 | 第59-62页 |
| (一)收集信贷风险预警系统所需信息 | 第60页 |
| (二)把控建立信贷风险预警系统的关键步骤 | 第60-62页 |
| 结论与展望 | 第62-63页 |
| 参考文献 | 第63-66页 |
| 致谢 | 第66-67页 |
| 个人简历及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和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