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园林规划与建设论文--各种类型园林论文

城市湿地公园设计探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2页
1. 导论第12-32页
     ·研究背景第12-18页
     ·国内外的研究与实践基础第18-27页
       ·国外关于湿地设计的理解与应用差异第18-22页
       ·国内城市湿地公园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基础第22-24页
       ·国内城市湿地公园建设现存的问题第24-26页
       ·湿地认识与实践过程的复杂性与长期性第26-27页
     ·本文研究的特点、目的与意义第27-28页
       ·本文研究的特点第27页
       ·研究的目的第27-28页
       ·研究的意义第28页
     ·释题第28-30页
       ·关于本文中的城市湿地公园概念说明第28-29页
       ·关于城市湿地公园中人工与自然的理解第29页
       ·关于湿地保护利用与设计的理解第29-30页
     ·研究方法第30页
     ·研究内容与框架第30-32页
2. 城市湿地公园设计的相关内容辨析第32-54页
     ·湿地概念的使用现状第32-36页
     ·湿地成因第36-39页
       ·湿地的演替过程第36-37页
       ·演替的基本特征第37-39页
     ·湿地的边界与定义第39-46页
       ·边界的不确定性第39-40页
       ·湿地的定义第40-45页
       ·设计中对湿地定义的理解与应用第45-46页
     ·公园与湿地公园第46-50页
       ·关于“公园”与“湿地公园”的理解第46-48页
       ·二者对于保护湿地的意义第48-49页
       ·城市湿地公园与一般水景公园第49-50页
     ·国家湿地公园与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第50-52页
     ·小结第52-54页
3. 城市湿地公园设计中以湿地为设计对象的分析与探讨第54-74页
     ·关于湿地生态系统第54-61页
       ·基本原理第54-60页
       ·基本分类第60页
       ·设计角度与生态学角度的异同第60-61页
     ·湿地生态系统的不稳定性第61-63页
       ·天然湿地生态系统的脆弱性第62页
       ·人工湿地生态系统须人工维持稳定性第62-63页
     ·湿地生态系统与设计的关联第63-69页
       ·地域气候条件影响湿地环境第64-65页
       ·生物多样性特征与游憩环境第65-67页
       ·湿地的自我调节与设计应用第67-69页
     ·湿地与公园结合面临的设计困境第69-72页
       ·湿地的需水困境第69-71页
       ·湿地水文环境变化与公园设计第71-72页
     ·小结与讨论第72-74页
4. 城市湿地公园设计中关于湿地与“生态设计”问题的探析第74-89页
     ·湿地与“生态设计”的概念问题第74-77页
       ·所谓的“生态设计”第74-75页
       ·湿地与“生态设计”的概念应用问题第75-77页
     ·湿地“生态设计”的常规化第77-78页
       ·所谓的湿地“生态设计”第77页
       ·湿地“生态设计”的常规化趋势第77-78页
     ·常规设计的多层次结构关系第78-84页
       ·常规设计的概念第78-80页
       ·传统意义上的常规设计第80-81页
       ·非常规设计向常规设计转化的必然第81页
       ·常规设计的多层次结构第81-82页
       ·“生态设计”与常规设计存在交叉与重叠关系第82-84页
     ·城市湿地公园设计中的常规设计及其设计衍生第84-88页
       ·城市湿地公园的常规设计第84-86页
       ·基于生态学基本原理的设计衍生第86-88页
     ·小结与讨论第88-89页
5. 我国城市湿地公园实践中常见的设计问题探讨第89-103页
     ·快速城市化过程的影响第89-92页
       ·城市化影响湿地水环境第89-91页
       ·城市对湿地利用诉求高第91-92页
     ·用地形态第92-94页
       ·狭长用地形态第92-93页
       ·湿地边界的人为规则化第93-94页
     ·两种常见的设计倾向第94-97页
       ·过度强调湿地的生态第94-96页
       ·过度强调公园的使用第96-97页
     ·设计内容控制第97-99页
       ·设计内容控制的强度与层次第97-98页
       ·湿地的尺度与设计第98-99页
       ·湿地限制干扰控制与公园的开放控制第99页
     ·湿地保护恢复技术与园林设计的结合第99-101页
     ·专项设计指引第101-102页
       ·缺乏湿地相关专业的专项设计指引第101-102页
       ·缺乏城市规划专业的相关专项设计指引第102页
     ·小结第102-103页
6. 针对我国城市湿地公园建设存在问题的设计策略第103-117页
     ·思维转型:恢复湿地的自然属性第103-106页
       ·侧重维持湿地的自然生态特性第103-104页
       ·湿地保护优先于湿地恢复与创建第104-106页
     ·强化与普及对湿地认识的科学性与严谨性第106-109页
       ·加强设计中的科学与严谨性第106-108页
       ·强化多学科与多部门协作第108-109页
       ·加强公众参与并普及湿地常识第109页
     ·强化设计层面的内容与方法第109-111页
       ·强化设计层面的基础分析与研究第109页
       ·增强功能分区的合理性第109-110页
       ·补充与强化设计导则中的设计控制第110页
       ·强化对设计成果的预见与控制第110-111页
     ·演替淘汰规律下的种植设计对策第111-116页
       ·强调设计遵循自然过程第112页
       ·湿地植被的演替淘汰规律第112-113页
       ·根据功能需求决定配置强度第113-115页
       ·根据功能需求决定养护投入第115-116页
     ·小结第116-117页
7. 城市湿地公园总体设计第117-165页
     ·基本定位第117-121页
       ·湿地生境的保护恢复第117-119页
       ·城市绿地功能的补充第119-121页
     ·设计条件分析第121-128页
       ·水量水质条件第121-126页
       ·用地形态及周边的规划条件第126-128页
     ·功能分区及空间组织布局模式第128-141页
       ·功能分区基本模式第128-130页
       ·功能分区布局模式第130-138页
       ·各功能分区设计要素组织第138-141页
     ·设计内容控制第141-149页
       ·规定性控制第141-145页
       ·选择性控制第145-147页
       ·指导性控制第147-149页
     ·设计实践与反思——福建省莆田市秀屿区土海湿地公园第149-164页
       ·基本定位第149-150页
       ·现状设计条件分析第150-153页
       ·功能分区第153-155页
       ·设计内容控制第155-163页
       ·设计实践反馈与思考第163-164页
     ·小结第164-165页
8. 结论第165-168页
     ·局限与不足第165页
     ·结论第165-168页
参考文献第168-174页
图表目录第174-182页
个人简介第182-184页
导师简介第184-186页
攻读博士期间获得成果第186-188页
致谢第188页

论文共18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北京市典型道路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污染特征与模拟
下一篇:传统城镇风景空间环境协同研究--以湖广地区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