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会计舞弊动机及防范分析--基于中小企业与上市公司比较视角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0-14页 |
1 研究背景、问题、意义及范围 | 第10-12页 |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研究问题 | 第10页 |
·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研究范围 | 第12页 |
2 研究思路、内容与论文框架 | 第12-14页 |
·研究思路 | 第12页 |
·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论文框架 | 第13-14页 |
第2章 会计舞弊相关理论 | 第14-20页 |
1 会计舞弊的定义 | 第14页 |
2 会计舞弊研究的理论依据 | 第14-15页 |
3 文献回顾 | 第15-20页 |
·国外文献回顾 | 第15-17页 |
·国内文献回顾 | 第17-19页 |
·总结与借鉴 | 第19-20页 |
第3章 会计舞弊案例分析 | 第20-26页 |
1 东方电子财务舞弊案 | 第20-21页 |
2 台湾博达科技舞弊案 | 第21-23页 |
3 某中小企业舞弊案 | 第23页 |
4 舞弊案的启示 | 第23-26页 |
第4章 我国会计舞弊动机与手段分析 | 第26-32页 |
1 中小企业与上市公司会计舞弊动机比较 | 第26-28页 |
·中小企业舞弊动机 | 第26页 |
·上市公司舞弊动机 | 第26-27页 |
·二者动机之比较 | 第27-28页 |
2 中小企业与上市公司会计舞弊手段比较 | 第28-30页 |
·中小企业舞弊手段 | 第28-29页 |
·上市公司舞弊手段 | 第29-30页 |
·二者之比较 | 第30页 |
3 中小企业与上市公司会计舞弊影响比较 | 第30-32页 |
第5章 我国会计舞弊防范分析 | 第32-37页 |
1 中小企业与上市公司会计舞弊防范的共同措施 | 第32-33页 |
2 针对于中小企业的会计舞弊防范 | 第33-34页 |
3 针对于上市公司的会计舞弊防范 | 第34-35页 |
4 会计舞弊防范的重要性 | 第35-37页 |
第6章 研究结论、建议与局限性 | 第37-39页 |
1 研究结论 | 第37页 |
2 研究建议 | 第37-38页 |
3 研究局限性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0页 |
致谢 | 第40-41页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