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绪论 | 第11-16页 |
一、研究范畴与选题意义 | 第11-13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13-14页 |
三、研究的方法的选取 | 第14-15页 |
四、研究的创新点与不足 | 第15-16页 |
第一章 国际直接投资理论评析 | 第16-33页 |
第一节 发达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理论 | 第16-27页 |
一、海默的垄断优势论 | 第16-20页 |
二、弗农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 第20-21页 |
三、巴克利和卡森的内部化理论 | 第21-23页 |
四、邓宁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 第23-26页 |
五、小岛清的比较优势论 | 第26-27页 |
第二节 发展中国家的对外投资理论 | 第27-31页 |
一、威尔斯的小规模技术理论 | 第27-28页 |
二、拉奥的技术地方化理论 | 第28-29页 |
三、坎特维尔和托兰提诺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理论 | 第29-30页 |
四、投资诱发要素组合理论 | 第30页 |
五、小泽辉智的动态比较优势理论 | 第30-31页 |
本章小结 | 第31-33页 |
第二章 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探索与实践 | 第33-79页 |
第一节 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理论探索与实践 | 第34-42页 |
一、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理论探索 | 第34-36页 |
二、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三步走发展战略 | 第36-42页 |
第二节 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发展及其特点 | 第42-49页 |
一、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迅速发展 | 第42-45页 |
二、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特点 | 第45-49页 |
第三节 中国国有企业海外投资案例 | 第49-59页 |
一、中国交通集团印尼泗水—马都拉大桥承包项目 | 第50-51页 |
二、中海油收购瑞普索在印尼的石油资产 | 第51-55页 |
三、蓝星集团成功并购法国安迪苏和罗地亚公司 | 第55-57页 |
四、国有企业海外并购的其他典型案例 | 第57-59页 |
第四节 中国民营企业的海外投资 | 第59-77页 |
一、万向集团在美国的发展历程 | 第59-64页 |
二、海尔的海外发展与投资战略 | 第64-70页 |
三、华为海外发展的历程 | 第70-74页 |
四、中国民营企业海外发展的其他典型案例 | 第74-77页 |
本章小结 | 第77-79页 |
第三章 中国企业海外发展受挫案例分析 | 第79-102页 |
第一节 中国企业在国际工程承包中遇到的挫折 | 第79-86页 |
一、案例之一——中国铁建沙特轻轨项目亏损分析 | 第79-82页 |
二、案例之二——波兰 A2 高速公路项目失败分析 | 第82-86页 |
第二节 中国企业海外收购的挫折与启示 | 第86-95页 |
一、上汽并购韩国双龙汽车案例分析 | 第86-90页 |
二、中海油并购优尼科案例分析 | 第90-95页 |
第三节 中国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 | 第95-100页 |
一、华为和中兴的恶性竞争 | 第95-99页 |
二、中国公司恶性竞争的其他案例 | 第99-100页 |
本章小结 | 第100-102页 |
第四章 中国企业海外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 第102-129页 |
第一节 中国企业海外发展的机遇 | 第102-116页 |
一、有利的国内环境 | 第102-107页 |
二、有利的外部环境 | 第107-115页 |
三、中国企业竞争优势迅速提升 | 第115-116页 |
第二节 中国企业海外发展面临的挑战 | 第116-128页 |
一、海外并购本身风险较大 | 第116-117页 |
二、中国企业自身实力和经验的欠缺 | 第117-123页 |
三、中国企业面临多重外部环境的挑战 | 第123-128页 |
本章小结 | 第128-129页 |
第五章 中国企业海外发展的对策建议 | 第129-152页 |
第一节 借鉴西方发达国家支持本国企业海外发展的经验 | 第129-138页 |
一、发达国家国内政策机制的支持 | 第130-136页 |
二、发达国家外交政策的支持 | 第136-138页 |
第二节 加强政府扶持力度与企业自身建设 | 第138-151页 |
一、加强政府的支持力度和服务功能 | 第138-145页 |
二、中国企业要增强自身国际竞争力 | 第145-151页 |
本章小结 | 第151-152页 |
结束语 | 第152-154页 |
参考文献 | 第154-163页 |
后记 | 第163-1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