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引言 | 第11-12页 |
1 我国刑事立法中贪污罪发展轨迹 | 第12-16页 |
·我国古代刑法对贪污罪的规定 | 第12-13页 |
·我国近代刑法对贪污罪的规定 | 第13页 |
·我国现代刑法对贪污罪的规定 | 第13-16页 |
·195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惩治贪污条例》对贪污罪主体规定 | 第14页 |
·1979年刑法对贪污罪犯罪主体规定 | 第14-15页 |
·1982年刑法对贪污罪犯罪主体的界定 | 第15-16页 |
2 贪污罪主体的本质特征及范围界定 | 第16-25页 |
·贪污罪主体的本质特征 | 第16-19页 |
·有关贪污罪主体本质的几种观点 | 第16-17页 |
·"从事公务"的本质特征 | 第17-18页 |
·对从事公务学说涵义的认知 | 第18-19页 |
· | 第19-25页 |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与准国家工作人员的范畴 | 第19-22页 |
·受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的人员的认定 | 第22-25页 |
3 贪污罪主体认定中的若干疑难问题 | 第25-36页 |
·易混淆罪名主体之间的区别问题 | 第25-26页 |
·贪污罪主体规定与职务侵占罪主体规定的区别 | 第25页 |
·贪污罪主体规定和私分国有资产罪主体规定的区别 | 第25-26页 |
·贪污罪主体和盗窃罪、诈骗罪主体规定的区别 | 第26页 |
·贪污罪主体规定和挪用公款罪主体规定的区别 | 第26页 |
·我国贪污犯罪中各种主体认定问题 | 第26-31页 |
·新型各种经济实体中的工作人员是否构成贪污罪主体 | 第27-28页 |
·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人员是否构成贪污罪主体 | 第28-29页 |
·村党务人员是否构成贪污罪主体问题 | 第29-30页 |
·人民团体委派到非国有企业人员是否是贪污罪主体问题 | 第30页 |
·国有保险公司工作人员是否是贪污罪主体的认定问题 | 第30-31页 |
·贪污罪共犯有关问题探讨 | 第31-36页 |
·有身份者能否与无身份者共同构成特殊身份犯罪 | 第31-32页 |
·有身份者与无身份者能够构成特殊身份犯罪中的实行犯问题 | 第32-33页 |
·内外串通勾结的贪污情形分析 | 第33-34页 |
·同一单位内不同身份者共同贪污的情形分析 | 第34-36页 |
4 我国贪污罪主体的立法趋势及立法完善 | 第36-40页 |
·我国贪污罪主体的立法缺陷和立法完善 | 第36-37页 |
·我国贪污罪的犯罪主体与犯罪客体不一致 | 第36页 |
·我国贪污罪的犯罪主体规定不能对我国经济实体进行平等保护 | 第36-37页 |
·我国贪污罪犯罪主体未能很好的平衡个罪间的犯罪主体 | 第37页 |
·对我国贪污罪主体的立法完善之思路 | 第37-40页 |
结论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2页 |
致谢 | 第42-43页 |
个人简历、在校期间发表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