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一般工业技术论文--工程材料学论文--特种结构材料论文

纳米多孔介质瞬态热电及动电能量转换

论文主要创新点第1-6页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12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8页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第12-13页
   ·纳米多孔介质简介第13-16页
     ·纳米多孔介质定义及分类第13页
     ·纳米多孔介质结构第13-14页
     ·纳米多孔介质性质第14-16页
   ·纳米多孔介质在热电领域的研究背景第16-22页
     ·热电效应简介第16-17页
     ·热电技术应用第17-19页
     ·热电技术研究现状第19-22页
   ·纳米多孔介质在流电转换领域研究背景第22-25页
     ·双电层效应简介第22-23页
     ·电动发电原理及应用第23-24页
     ·电动发电技术研究现状第24-25页
   ·本文的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第25-28页
第二章 非均质纳米多孔介质瞬态导热弛豫现象第28-48页
   ·引言第28-29页
   ·实验方法与数学分析模型第29-33页
     ·瞬态热线法第29-33页
     ·稳态测量方法第33页
   ·实验结果及分析第33-46页
     ·傅里叶导热分析第33-35页
     ·CV方程拟合第35-37页
     ·CNT床导热系数与弛豫时间第37-43页
     ·Al_2O_3、Fe_3O_4床导热系数与弛豫时间第43-45页
     ·弛豫现象对导热系数测量的影响第45-46页
   ·本章小结第46-48页
第三章 基于传热弛豫现象的瞬态热电转换第48-68页
   ·前言第48-49页
   ·系统结构及数学模型第49-52页
     ·系统结构第49页
     ·能量转换模型第49-51页
     ·导热数学模型第51页
     ·导热方程求解第51-52页
   ·瞬态热电发电系统性能分析第52-58页
     ·热电材料内部温度场第52-54页
     ·热电材料热端输入热流第54-55页
     ·单元模块热传导漏热第55-57页
     ·单元模块能量转换效率第57-58页
     ·热电材料无量纲弛豫时间分析第58页
   ·基于瞬态热电的晶体管余热利用第58-66页
     ·系统结构及数学模型第59-63页
     ·工作性能分析第63-66页
   ·本章小结第66-68页
第四章 毛细驱动纳米多孔介质流电转换理论分析第68-81页
   ·前言第68页
   ·系统原理及结构第68-69页
   ·发电段性能分析第69-75页
     ·纳米通道理论模型第69-71页
     ·通道内溶液流速和电势分布第71-72页
     ·发电段工作性能影响因素第72-75页
   ·蒸发段性能分析第75-77页
     ·蒸发率计算第76页
     ·风能损耗计算第76-77页
   ·系统整体发电性能分析第77-80页
     ·输出功率第77-79页
     ·效率第79-80页
   ·本章小结第80-81页
第五章 多孔膜-纳米多孔介质流电转换第81-91页
   ·前言第81页
   ·实验设计及细节第81-85页
     ·纳米发电机结构第81-82页
     ·电极制作第82-83页
     ·实验方法第83-84页
     ·发电通道性能测试第84-85页
   ·风能利用结果分析第85-88页
     ·负载特性第85-86页
     ·风速影响第86-87页
     ·发电功率第87-88页
   ·太阳能利用结果分析第88-90页
     ·实验结果第88-89页
     ·对比分析第89-90页
   ·本章小结第90-91页
第六章 树-纳米多孔介质流电转换第91-99页
   ·前言第91页
   ·发电机结构及实验第91-93页
     ·系统结构及原理第91-92页
     ·实验方法第92-93页
   ·发电机性能分析第93-97页
     ·负载特性第93-94页
     ·生物周期影响第94-96页
     ·温度和光照影响第96-97页
   ·自供能树路灯第97-98页
   ·本章小结第98-99页
第七章 全文总结及展望第99-102页
   ·全文总结第99-100页
   ·展望第100-102页
致谢第102-103页
参考文献第103-111页
附录: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第111-112页

论文共11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新型农用抗生素的筛选、鉴定及开发前景评价
下一篇:糟朽丝织品文物和饱水竹木质文物劣化降解机理及化学保护研究